广场上的硝烟与血迹尚未干涸,但一种截然不同的气息已经开始在昆仑基地弥漫。那不再是猜疑与恐惧的腐臭,而是混合着血腥味、汗水与某种灼热决心的铁锈气息。吴锋以身为盾,硬抗“撕裂者”自杀式袭击的画面,如同烙印般刻在了每一个幸存者的心中。猜疑的冰层在真实的牺牲面前碎裂,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复杂却更为坚固的情感——认同,以及基于生存本能的依赖。
赵强没有浪费这用鲜血换来的凝聚力。他趁热打铁,在广场事件后的第二天,便宣布了对基地管理结构的大幅调整。幸存者委员会的权力被实质性扩大,负责物资分配、内部纠纷调解、甚至部分生产计划的制定。林薇被正式任命为民事总协调官,地位仅次于赵强。同时,军队系统进行了精简和重组,突出精英化、专业化,并开始从平民中招募和训练预备役人员,明确告知他们也将承担一部分防御职责。
“我们每个人,都是战士,也都是建设者。”赵强的声音通过修复后的广播系统传遍基地,“没有前线和后方,只有共同的家园。”
原本被视为禁忌的战略储备被有计划地动用,虽然引发了墨镜等技术官员对长远风险的担忧,但确实极大地缓解了眼前的生存压力,赢得了民心。更重要的是,一种“共有”和“参与”的意识开始取代之前的“被动接受”。人们看到自己参与修筑的工事,自己参与维护的设备,那种归属感和责任感是任何强制命令都无法赋予的。
针对“归墟”层出不穷的新型变异体和诡异战术,基地的防御和生存策略也在进行着深刻的调整。
墨镜的实验室成为了最繁忙的地方。基于吴锋带回的“盖亚”传承数据,以及从“噬铁者”、“拟态巢蛛”、“撕裂者”等新型单位身上获取的样本,研究取得了系列突破:
“共鸣者”对抗:成功研发出第二代个人精神防护符,不仅增强了屏蔽效果,还加入了主动报警功能,当附近出现高强度精神污染时能提前预警。同时,开始在基地关键节点部署大型“静默力场”发生器,虽然能耗巨大,但能有效净化一定区域内的精神噪音。
材料革命:对“噬铁者”生物酸和分解酶的研究,意外地促成了新型复合材料的发展。这种材料对生物酸有极佳的耐腐蚀性,被优先用于修复和加固防御工事的关键部位,以及制造储存重要物资的容器。
能源开拓:利用“盖亚”传承中关于地热和生物能应用的零星知识,工程部队开始尝试修复和利用基地深处一个战前废弃的地热勘探井,并研究如何安全地收集和转化某些特定变异体的生物能量(主要是那些被击杀后能量逸散缓慢的单位),以缓解对传统燃料和“泰山”号能源的过度依赖。
农业实验:在严格隔离的区域内,农业小组开始尝试利用净化过的土壤和经过“盖亚”能量轻微辐射的水源,培育抗性更强的作物。这是关乎长远生存的豪赌,但也是打破困局的唯一希望。
与此同时,赵强强化了对外侦察和资源搜集的力度。他派出了更多由老兵带领,混编了平民预备役的小型侦察队,他们的任务不仅是预警,更是寻找一切可用的资源:废弃的车辆(用于拆解零件和燃油)、尚未污染的水源、甚至是战前遗留的图书馆或数据中心。
基地,像一头受伤但倔强的野兽,在舔舐伤口的同时,也在磨利自己的爪牙,搜寻着一切能让自己活下去的资粮。
然而,“归墟”的进化速度同样惊人。它似乎察觉到了昆仑基地内部的变化,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正面对抗,而是将“猎杀群”战术发挥到了极致。
数支外出执行资源搜集任务的小队遭遇了毁灭性打击。袭击者是一种被命名为“蚀骨者”的新型变异体。它们体型细长,像是放大的人形螳螂与蜈蚣的结合体,移动时悄无声息。它们不追求瞬间致死,而是利用其锋利且带有某种分解酶的前肢,专门攻击目标的关节和骨骼!受伤者不会立刻死亡,但伤口会迅速坏死、骨骼变得酥脆,在极度的痛苦中慢慢失去行动能力,最终沦为吸引更多猎食者的诱饵。
更令人不安的是,侦察兵发现,多个“猎杀群”之间似乎存在着远超从前的协同能力。它们会设置复杂的陷阱,会进行佯动和包围,甚至会利用环境(如引诱其他野生变异体)来消耗侦察队的弹药和体力。其战术素养,仿佛背后有一个冷酷而高效的军事头脑在指挥。
“它们在学习和适应,”秦风的声音透过通讯传来,依旧带着虚弱感,但分析却一针见血,“‘归墟’在利用与我们的每一次接触,优化其兵种结构和战术指令。这些‘猎杀群’,就是它放出来淬炼的‘猎犬’。”
为了应对这种威胁,赵强不得不改变策略。他组建了专门的快速反应部队,装备最先进的单兵外骨骼(提供更强的机动性和负载能力)、强化通讯设备和重火力。这些部队不再固守据点,而是像救火队一样,在广袤的荒野中机动,随时支援遇险的侦察小队,并主动清剿发现的“猎杀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血铸:亡者之殇请大家收藏:(m.20xs.org)血铸:亡者之殇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