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的苍穹之心总部,HR 部门的玻璃门还没完全推开,实习生小林就被前台小姑娘拽住了胳膊,声音里满是按捺不住的激动:“小林姐!你快看邮件系统!昨晚一夜没关,现在收件箱里全是全球投来的简历,服务器都快卡爆了!”
小林揉着惺忪的睡眼点开后台,屏幕上滚动的简历列表瞬间让她清醒 —— 发件地址横跨纽约、硅谷、慕尼黑、东京,姓名后面跟着的头衔一个个晃得人眼晕:斯坦福大学芯片设计博士、谷歌 DeepMind 前资深算法工程师、德国马普研究所材料学首席研究员、麻省理工航空航天实验室核心成员……
“我的天,这要是放在半年前,咱们请都请不来这些大佬吧?” 小林盯着一份来自剑桥大学的简历,上面的研究方向正是当前无人机领域最前沿的 “超材料隐身涂层”,忍不住咋舌。
HR 总监张姐端着咖啡走过来,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名字,笑着摇头:“这就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啊!之前咱们跟腾达死磕的时候,多少人觉得咱们是鸡蛋碰石头?现在呢?南亚项目碾压欧美巨头,专利战把腾达和国际大厂按在地上摩擦,‘寰宇图谱’的技术突破更是上了《自然》子刊 —— 这么硬的成绩单摆出来,全球的人才能不往这儿挤吗?”
这话不假。此刻远在纽约曼哈顿的一间高级公寓里,45 岁的陈景明正对着电脑屏幕上的苍穹之心招聘页面出神。作为全球顶尖芯片设计公司 “芯锐科技” 的资深架构师,他手里握着年薪千万的合约,办公室能俯瞰整个中央公园,可最近半年,他却总觉得胸口憋着一股劲没处使。
“陈,你真要放弃这里的一切,去中国那个小公司?” 电话里传来上司的声音,满是不解,“我刚给董事会申请了独立实验室,预算翻倍,你还想怎么样?”
陈景明看着桌面上摊开的技术报告 —— 那是苍穹之心自研的 “蜂鸟” 微型芯片测试数据,制程虽不是最先进,能效比却比芯锐最新款芯片高出 40%,更关键的是,芯片里集成的 “自适应算力分配算法”,正是他研究了五年却始终没能突破的方向。
“不是公司不好,是我想做的东西,在这里做不了。” 陈景明轻声说,“你们总说‘稳扎稳打,先赚快钱’,可芯片行业的未来,不在眼前的利润里,在那些没人敢走的险路上。苍穹之心敢赌,敢给研发人员试错的空间 —— 这就叫‘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你懂吗?”
挂了电话,陈景明点开简历投递按钮,手指悬停片刻,最终重重按下。他想起三天前看到的新闻:苍穹之心在南亚测绘项目里,用三架无人机完成了欧美团队三天才能做完的工作,核心就是那套自主研发的芯片和算法。“或许那里,才是我能实现‘芯片改变世界’梦想的地方。”
同样的清晨,硅谷帕洛阿尔托的一间工作室里,28 岁的林溪正把最后一份代码上传到云端。作为曾经的 “硅谷算法天才”,她 19 岁就写出了首个商用化的多模态识别模型,可自从两年前加入某互联网巨头,她的工作就从 “探索前沿” 变成了 “优化广告推荐”。
“林,总部刚传来消息,你的‘蜂群协同算法’提案被驳回了,他们觉得太超前,没有商业价值。” 同事发来消息,后面跟着一个无奈的表情。
林溪盯着屏幕上那些密密麻麻的算法公式,突然觉得一阵讽刺。她想起上个月偶然看到的苍穹之心无人机蜂群表演 —— 上千架无人机在空中组成动态星图,响应延迟不超过 0.1 秒,那正是她梦寐以求的算法应用场景。“‘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与其在这里做个赚钱的工具,不如去能让算法发光的地方。”
她点开苍穹之心的招聘邮箱,附上自己最得意的三篇算法论文,邮件标题只有一句话:“我想让我的算法,真正守护天空。”
而在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实验室里,72 岁的海森堡教授正拿着放大镜,反复看着一份来自中国的材料样本 —— 那是苍穹之心在专利战中公开的新型复合材料切片,强度是航空铝合金的三倍,重量却轻了一半,更神奇的是,它能在 - 60℃到 150℃的温度区间保持性能稳定。
“这不可能…… 现有技术根本做不到这种分子结构!” 海森堡的手指微微颤抖,他研究了一辈子复合材料,却从未想过能有这样的突破。当他通过学术渠道联系到苍穹之心,收到的回复让他彻夜难眠 —— 苏念邀请他加入,共同研发下一代 “自适应相变复合材料”,并且承诺,寰宇图谱将为他提供全部的技术推演支持。
“‘朝闻道,夕死可矣’,我这辈子研究材料,不就是为了看到这样的突破吗?” 海森堡当即收拾行李,不顾家人的劝阻,买了最早一班飞往中国的机票。他说:“我年纪大了,但还想再拼一把,为这个领域留下点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的黑科技无人机横扫全球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的黑科技无人机横扫全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