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 “苍穹之心” 研发中心,只剩顶楼实验室的灯还亮着,像黑夜里孤悬的星。苏念指尖悬在键盘上,屏幕里 “星尘” 蜂群的模拟数据红得刺眼 —— 千级单元协同决策时,算力曲线像疯长的野草般飙升,能耗更是突破了微型化的临界值。桌上的冷咖啡已经续了第三杯,杯壁凝的水珠顺着杯身滑落,在图纸上晕开一小片墨渍,恰好盖在 “初级类脑决策模型” 那行字上。
“万事开头难”,她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想起三天前团队提交的报告,心头像压了块铅。这哪是 “开头难”,分明是走到了悬崖边 —— 传统算法的路已经堵死,可 “星尘” 要是迈不过这道坎,之前在迪拜峰会上攒下的所有声势,都得变成别人的笑柄。更让她心沉的是,刚才材料部发来的消息,像根细针戳破了最后一点侥幸,她盯着手机屏幕上 “全球供应商集体断供” 的字样,突然听见走廊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脚步停在实验室门口时,她知道,真正的麻烦来了。
早上九点的会议室,气氛闷得能拧出水来。首席算法工程师老周顶着两个黑眼圈,把平板往桌上一放,声音里满是疲惫:“苏总,真不是我们偷懒,您看这组数据 —— 传统神经网络模拟百级单元还能撑,到千级的时候,算力需求直接翻了十倍,能耗更是呈指数级往上冲,就像‘小马拉大车 —— 根本拉不动’!”
他指尖在屏幕上划着杂乱的曲线,“微型化的机身根本装不下这么大的电池,除非我们把‘星尘’的体积放大三倍,可那样还叫什么微型蜂群?跟雷神动力学的大块头有啥区别?”
话音刚落,材料部的李姐紧跟着站了起来,手里的采购单攥得发皱:“更糟的还在后面。咱们要的那种特种碳纤维,全球就三家能生产,刚才我挨个打电话,不是说‘产能不足’,就是说‘设备检修’,绕来绕去就一个意思 —— 不卖给咱们!” 她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我托人打听了,是‘反苍穹联盟’那边打了招呼,他们这是‘关门打狗 —— 断了咱们的活路’啊!”
会议室里瞬间炸开了锅,有人唉声叹气,有人急得拍桌子。新来的算法助理小声嘀咕:“要不…… 咱们降降标准?先做个五百级的版本凑合用?” 这话刚出口,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看向主位的苏念。
苏念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目光扫过满座愁容,突然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道:“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咱们要做的是能改变行业格局的‘星尘’,不是凑数的残次品!要是现在就低头,以后在这行里,咱们永远得看别人的脸色行事 —— 这不是‘苍穹’的活法!”
她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 “破局” 两个字,“老周,你带算法组再梳理一遍模型逻辑;李姐,你去联系南美那边的备用渠道,就算是‘大海捞针’,也得试试;其他人,把之前‘寰宇图谱’推演过的替代方案再翻出来,咱们今天就算不睡觉,也得找出条路来!”
当天下午,苏念把自己关在了个人实验室。她戴上神经连接头显,闭上眼睛,意识瞬间沉入 “寰宇图谱” 的世界 —— 眼前不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漫天流转的数据流,像把整个银河系都装进了脑子里。无数光点在她眼前碰撞、重组,之前堵塞的算法路径,此刻像被打开了闸门的河,开始缓缓流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苏念突然想起上周看的蚁群纪录片 —— 成千上万只蚂蚁没有统一指挥,却能精准搭建蚁穴、搬运食物,靠的就是分布式智能。她心念一动,指尖在虚拟界面上划出一道弧线,让数据流模拟蚁群的协作模式,再融入神经元的脉冲传导机制 —— 原本杂乱的算力曲线,竟然开始慢慢变得平缓!
她眼睛一亮,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推演:如果把传统的 “全连接神经网络” 改成 “稀疏脉冲神经网络”,只在关键节点传递信号,是不是就能降低负载?图谱仿佛听懂了她的想法,瞬间生成了新的模型架构 —— 算力需求直接下降了 60%,能耗更是控制在了微型机身能承受的范围内!
还没等她来得及兴奋,材料的问题又冒了出来。她在图谱里输入 “特种碳纤维替代材料” 的参数,无数种配方像潮水般涌来,最后停在一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数据上 —— 强度比原来的碳纤维高 30%,重量还轻了 15%,成本更是低到一半!
苏念摘下头显,心跳还在加速。她拿着新的算法模型和材料配方,快步走向研发大厅。此时的大厅里,老周正对着屏幕愁眉苦脸,李姐也刚挂了南美渠道的电话,脸色难看。
“大家停一下!” 苏念把文件往桌上一放,“算法和材料的问题,解决了!”
老周拿起算法模型,眼睛越睁越大,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敲击,没过几分钟,他猛地一拍桌子,声音都在发抖:“成了!苏总,这模型能成!算力和能耗都达标了,比咱们之前想的还好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的黑科技无人机横扫全球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的黑科技无人机横扫全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