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的门被推开时,林昭昭的鞋跟在地毯上敲出轻响,像秒针一格格划过寂静。
许蔓正低头整理桌面上的文件,发梢垂落遮住了半张脸,直到林昭昭在长桌另一侧落座,她才抬眼,镜片后的目光像沾了冰碴的针,刺得人耳根微颤。
“林设计师,”许蔓推过来一个牛皮纸袋,封面上“心理合规参与协议”七个字烫着银边,在顶灯下泛出冷冽的金属光泽,“这是我们和行业协会共同拟定的。您先看看。”
林昭昭指尖刚触到纸袋边缘——粗糙的纤维摩擦着皮肤,带来一阵细微的刺痒——就听见许蔓轻笑一声:“别紧张,不是强制条款。只是行业自律倡议——我们希望镜头前的人,也能在心理上‘安全上岗’。”
她的语气像在推荐下午茶点心,甜得发腻,可林昭昭翻开文件时,后颈的汗毛却竖了起来,仿佛有股阴风从空调出风口直灌而下。
纸张摩擦声沙沙作响,她快速扫过条款:“实时情绪监测”“异常数据提交第三方干预机构”“违约者丧失合作资格”……最后一条的句号洇着墨点,像颗凝固的血珠,在白纸上晕开一圈暗红的痕迹。
她指尖轻轻抚过那一点,触感微微凹陷,如同旧伤结痂。
“许顾问对‘安全’的定义,挺特别。”林昭昭合上文件,钢笔在指尖转了半圈,金属的凉意渗入掌心,“比如这个‘异常数据’,由谁界定?是临床心理医生,还是——”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许蔓胸前的工牌,塑料表面映出自己模糊的倒影,“节目组指定的评估团队?”
许蔓的手指在桌面上轻叩两下,节奏缓慢,像某种倒计时。
会议室的空调突然降了两度,冷气顺着裙摆爬上小腿,激起一层细密的鸡皮疙瘩。
“林设计师,您该知道,艺人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节目质量。我们只是提供更专业的支持。”
她的声音依旧甜美,却裹着糖霜下的铁锈味,“就像您设计密室时,会考虑玩家的心理承受阈值——我们不过是把这个过程标准化了。”
林昭昭的指甲掐进掌心,疼痛让她清醒。
她想起昨夜小唐发来的照片里,杨幂的评估报告上,“共情过度”四个字被红笔圈了三次,墨迹深重,几乎穿透纸背,像一道道未愈的伤口。
标准化?
不过是给控制套上温情的壳。
她低头按下钢笔,笔尖在签名栏划出一道深痕——这是奶奶教她的,用刮痕在纸背留下隐形标记,未来司法鉴定时能成为篡改证据。
墨迹渗入纸背的瞬间,发出轻微的“嘶”声,如同布帛撕裂。
许蔓的目光扫过她的手腕,精准得像扫描仪。
林昭昭这才注意到,自己不知何时攥紧了那枚“清源”旧标签,金属边缘在掌心压出一道红印,隐隐作痛。
那是奶奶当年撕毁第一份《情绪净化协议》时,从“清源计划”办公室门牌上扯下的残片。
老苏曾说:“你奶奶不是普通教师,她是初代伦理委员会里唯一投反对票的人。她说,人心不该被量化,更不该被矫正。”
“林设计师对旧物挺有感情。”许蔓突然开口,声音不高,却像玻璃碴子扎进耳膜。
林昭昭抬头,正撞进她似笑非笑的眼睛,镜片反光遮住瞳孔,只留下一道冷硬的弧线。
“奶奶留下的。”她简短说完,将钢笔插回口袋,指尖还残留着金属与纸张交错的触感,“如果没其他事,我去准备密室调试了。”
“慢走。”许蔓的声音追上来,甜得发齁,“期待今晚的测试。”
走廊里的风卷着消毒水味灌进领口,刺鼻的氯气味呛得她喉咙发紧。
林昭昭站在电梯前,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手腕上的金属标签,锈迹斑驳,却温热如心跳。
手机震动起来——老苏的未接来电顶在列表最上方,像一枚未拆的定时炸弹。
她拨通时正走进地下车库,头顶的感应灯一盏盏亮起,冷光映着车窗上自己的倒影,苍白而警惕。
“昭昭,来我这儿。”老苏的声音压得很低,背景里有杯盏轻碰的脆响,“带杯你调的桂花酿。”
二十分钟后,电瓶车穿过老城区窄巷,雨丝斜织,酒馆灯笼在雾中晕开一圈暖黄。
门帘掀起时,一股陈年茶叶与木香混合的气息扑面而来。
林昭昭看见老苏坐在最里间的藤椅上,茶盏旁摊着份红头文件,边角磨损,显然已被反复翻阅。
老人的手指搭在“清源计划重启”的标题上,关节泛着青,像枯枝压着积雪。
“王处长昨天来找我,”他低声说,“说这次挂的是‘文化心理建设试点’名头。政府背书,资本出钱,你们综艺当试验场。”
他抬眼看向她,“我当年因反对‘情绪标准化’被调离宣传部,可他们忘了,我还有几个老同事愿意递消息。”
林昭昭的手指抚过文件上的公章,橡胶印泥的凸起纹理硌着指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密室顶流逃生指南请大家收藏:(m.20xs.org)密室顶流逃生指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