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昭昭的拇指在播放键上顿了三秒。
凌晨五点的晨光穿过光之庭的玻璃,像一层柔光滤镜轻轻覆在现实之上,在手机屏幕上洇出一片暖金,将视频缩略图里那道蜷缩的身影镀上浅黄边——仿佛连痛苦都被美化了。
她深吸一口气,指尖重重按下。
手机扬声器里先传来布料摩擦的窸窣声,粗粝得如同砂纸刮过耳膜;接着是少女带着鼻音的轻语,像从枕头深处挤出来的呜咽:我试了三个月的完美女生,可连我妈都说,现在的我更讨人喜欢。
画面跳出来时,林昭昭的呼吸陡然一滞——
十六七岁的女孩坐在病房窗边,白纱帘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她手腕上未完全愈合的疤痕,粉红的新肉在晨光下微微反光,像一道被强行缝合的裂痕。
窗外梧桐叶沙沙作响,与屋内心电监护仪规律的“嘀、嘀”声交错成压抑的节奏。
她手里捏着张粉色卡片,“甜妹人设卡”几个字被指甲抠得卷了边,边缘泛起毛刺,扎进指腹带来细微的痛感。
“每日甜度≥四颗星”“生气时要咬嘴唇”之类的条目在镜头里忽明忽暗,像是某种扭曲的咒语,在冷白色的病房灯光下闪烁如鬼火。
视频末尾,一行像素粗糙的字浮上来:我是小禾,我不想再演了。
手机地砸在操作台上,塑料外壳撞击金属台面的脆响惊飞了窗台上的麻雀,扑棱声划破寂静。
林昭昭扯过白大褂袖口擦了擦发涩的眼角,布料摩擦皮肤的粗粝感让她眼眶更酸。
指尖快速敲出一串号码,指甲在屏幕上留下淡淡的油渍。
赵倩接电话的声音带着刚醒的沙哑,混着远处地铁报站的模糊广播:昭昭?
查小禾,
林昭昭抓起桌上的马克笔,在白板上重重写下这个名字,笔尖几乎戳穿纸背,甜妹人设卡的,住院的。
她听见赵倩那边传来键盘敲击声,还有纸张翻动的脆响,像枯叶踩碎在脚下,三十秒前刚收到的投稿视频,大概率是人设借贷所的测试用户——据内部消息,这是‘明日人设计划’孵化项目,主打‘情绪角色租赁’。
找到了。赵倩的声音突然冷下来,像冰水浇进话筒,17岁,市三中高二,三个月前因人格解离自残送医。
APP后台记录显示她是首批校园内测用户,下载当天就购买了甜妹套餐,包含表情管理课程、社交语录库和情绪反馈训练——
她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训练日志最后一条写着:今天假装被笑话逗笑,心跳112,系统提示真实度不达标。
林昭昭的马克笔在白板上戳出个洞,墨汁如血般晕开。
她转身拉开抽屉,奶奶的旧笔记本地摊开在桌面,泛黄纸页上角色内化四个字被红笔圈了三遍,墨迹已渗入纤维深处:当扮演成为生存方式,真实便成了异乡。
她对着窗外渐亮的天色扯了扯发绳,橡皮筋勒进指节,碎发贴在汗湿的后颈,黏腻而沉重:不是个别案例,是瘟疫。
直到阳光爬上楼梯拐角,林昭昭才意识到自己已在医院走廊走了三趟。
手机里那段视频反复播放又暂停,像一道不肯结痂的伤口。
当她推开“记忆赎回所”的门时,熟悉的茉莉香扑面而来——老苏总说,这是他对抗电子冷光的最后一道防线。
白发老人正俯身整理一沓蓝皮简报,封面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红章在晨光下泛着暗金,像枚即将引爆的印章炸弹。
老苏曾是她研究生导师,也是国内最早提出“数字人格依赖症”的心理学家。
三年前退休时还拉着她的手说:“小心那些教孩子表演善良的APP。”
全国七所重点中学,老苏摘下老花镜,指节叩了叩简报第三页,声音沉得像压着块铅,
学生自发组建人设互助组,互换学霸笔记是假,共享高冷男神语录富家女穿搭模板是真。
我去市三中做心理辅导,有个女生问我温柔人设需要多少共情力才算合格——这不是青春期探索,是系统性身份外包。
林昭昭的目光停在明日人设计划几个字上,合作方名单里三家教育科技公司的logo刺得她眼睛疼。情绪采样志愿者那栏的备注更让她冷笑出声:连孩子的痛都标了训练权重?
哭五分钟值0.3个情绪积分,系统自动打标——也就是说,眼泪都能换经验值了?
那崩溃是不是还能刷成就徽章?
老苏把茶杯推到她手边,瓷壁温热,茶面微颤:所以你要做的,不只是个案疗愈。
“更是对抗一场静默的瘟疫。”他目光落在她素描本上那幅坍塌的网红咖啡馆——裂开的网红墙,碎落的滤镜灯管,满地贴着标签的人设道具。
“废墟回音馆。”
林昭昭翻开素描本,指尖抚过纸上歪斜的线条,
“每拾起一件道具,会触发原主人的独白。心跳越快,声音越清晰——每个道具内置生物感应芯片,连接佩戴者的手环数据。这不是科学,是仪式。我们要让她们听见自己快要听不见的心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密室顶流逃生指南请大家收藏:(m.20xs.org)密室顶流逃生指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