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深知,若想让大清王朝继续繁荣昌盛,延续祖宗的基业,就必须痛下决心,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于是,他一上台便雷厉风行地颁布了一系列新政,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些政策犹如一颗颗重磅炸弹,瞬间在朝廷上下掀起了惊涛骇浪。
摊丁入亩,简单来讲,就是把原本按人头征收的税赋,巧妙地分摊到田赋之中。如此一来,那些没有土地的穷苦老百姓,便无需再缴纳沉重的人头税,他们的生活负担大大减轻,脸上也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然而,这项政策却如同利刃一般,深深触动了那些大地主的利益。他们原本坐拥大量土地,却只需缴纳极少的赋税,日子过得逍遥自在。如今摊丁入亩政策一实行,他们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自然是对雍正恨得咬牙切齿。
火耗归公,这又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改革举措。以前,地方官在征收赋税的时候,总会以损耗为由,堂而皇之地多征收一部分钱财,这多出来的部分就堂而皇之地进了他们自己的腰包,成为他们中饱私囊的灰色收入。雍正上台后,果断规定,火耗必须统一征收,然后如数上缴国库,再由朝廷根据官员的品级和表现,发放养廉银,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遏制贪污现象,让官员们能够廉洁奉公。可这一举措,无疑是断了那些习惯了中饱私囊的官员们的财路,他们对雍正的怨恨如同熊熊烈火,瞬间被点燃。
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更是一项极具震撼力的政策。在以往,当官的和士绅们都享有特权,可以不用服劳役,也无需交税,仿佛他们天生就高人一等。雍正这一政策的出台,打破了这种不合理的特权,让他们也得和普通老百姓一样,服劳役、交赋税。这可把这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官绅们气得暴跳如雷,他们纷纷跳出来强烈反对,嘴里叫嚷着“有违祖制”“败坏朝纲”之类的话,仿佛雍正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恨不得将雍正生吞活剥了才解恨。
面对这些铺天盖地的反对声浪,雍正那是丝毫没有退缩之意,反而更加坚定地推行新政。他心里暗自思忖:“我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为了让天下的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你们这些人,只知道贪图自己的利益,目光短浅得如同井底之蛙,简直不可理喻!”然而,这些新政触动的利益集团实在太多,他们在背后不断地使绊子,这也为雍正后来莫名背锅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三、朝堂风云:整顿吏治的铁腕手段
除了大力推行新政,雍正对吏治的整顿那更是毫不留情,手段强硬得如同钢铁一般。他心里清楚得很,官员队伍要是腐败透顶,犹如蛀虫侵蚀了大树的根基,那么再好的政策也不过是一纸空文,根本无法落到实处。于是,他精心挑选并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精明强干的钦差大臣,如同猎鹰一般,到全国各地去严查贪官污吏。这些钦差大臣个个身负重任,眼神犀利,紧紧盯着那些官员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有贪污受贿的行为,绝不姑息迁就,严惩不贷。
有个叫俞鸿图的学政,负责主持科举考试。这可是个人人眼红的肥差,掌管着无数读书人的前途命运。然而,俞鸿图却被金钱蒙蔽了双眼,动了歪心思,公然收受贿赂,胆大包天地泄露考题。他以为自己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却没想到,雍正派去的人如同神兵天降,将他的罪行查了个水落石出。雍正听闻此事后,龙颜大怒,气得拍案而起,当即下令将俞鸿图处以腰斩之刑。这腰斩之刑,极其残忍,受刑之人不会马上死去,而是要承受巨大的痛苦,在极度的折磨中慢慢咽气。俞鸿图被腰斩后,剧痛难忍,用手指蘸着自己的鲜血,在地上连写了七个“惨”字,才终于断了气。这一幕,让人触目惊心,也让其他大臣们吓得魂飞魄散,从此再也不敢轻易贪污受贿,生怕自己也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
还有个河道总督,负责治理黄河。黄河,乃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治理黄河本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可这位河道总督却利欲熏心,拿着朝廷拨发的巨额治河专款,中饱私囊,肆意挥霍。结果黄河不仅没治理好,水患反而愈发严重,沿岸的老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雍正得知此事后,雷霆震怒,直接将他革职查办,还下令抄了他的家。抄家的时候,众人都惊呆了,只见他家的金银财宝堆积如山,多得让人咋舌。雍正就拿他开刀,将其罪行昭告天下,以此表明自己整顿吏治的坚定决心,让那些心存侥幸的官员们知道,贪污腐败绝没有好下场。
在雍正的铁腕手段之下,朝廷上下的风气确实有了很大的改观。那些官员们每天上班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丢了乌纱帽,甚至连脑袋都保不住。然而,这样一来,也得罪了不少人。那些被整治的官员和他们的家属,心中对雍正充满了怨恨,如同毒蛇一般,在暗地里到处散播雍正的坏话,说他刻薄寡恩、残忍嗜杀,把雍正描绘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暴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闲话清史请大家收藏:(m.20xs.org)闲话清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