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六年(1578年),李成梁率军征讨女真另一部落首领速把亥。速把亥勇猛善战,多次袭扰辽东,是李成梁的心腹大患。两军在劈山大战,速把亥一马当先,直取李成梁。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努尔哈赤一箭射中速把亥的坐骑,李成梁趁机挥刀将其斩杀。
战后,李成梁重赏努尔哈赤,还给他升了职。努尔哈赤却跪在地上,请求李成梁允许他回建州,收拢祖父和父亲的旧部。李成梁犹豫了——他知道努尔哈赤有野心,但也觉得可以利用他制衡其他女真部落。最终,他点头同意:“去吧,记住,你是我李成梁的人,敢乱来,我亲手灭了你。”
努尔哈赤离开时,李成梁送给了他十三副铠甲。这十三副铠甲,后来成了努尔哈赤起兵的资本。有人说,李成梁是老糊涂了,养虎为患;也有人说,这是他“以夷制夷”的策略,只是没料到这只“虎”后来会反噬。
三、恩怨纠葛:从“恩主”到“劲敌”的裂变
努尔哈赤回到建州后,果然没让李成梁失望。他凭借十三副铠甲起兵,先是吞并了仇人尼堪外兰的部落,又逐渐统一了建州女真各部,期间多次向李成梁示好,献上大量贡品,还帮着明军打击其他“不驯服”的女真部落。
李成梁对努尔哈赤的扩张,采取了默许甚至纵容的态度。他觉得努尔哈赤再强,也翻不出自己的手掌心,让他统一建州,反而能减少边患。万历十七年(1589年),在李成梁的奏请下,朝廷封努尔哈赤为“建州卫都督佥事”,承认了他在建州的地位。
这期间,李成梁的家庭也枝繁叶茂。他与秦氏育有九子:李如松、李如柏、李如桢、李如樟、李如梅、李如梓、李如梧、李如桂、李如楠。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尤其是长子李如松,勇猛不亚于其父,后来成了抗倭名将。
李如松看不起努尔哈赤,觉得他“忘恩负义”,多次劝父亲除掉他。李成梁却总说:“再等等,他还有用。”父子俩为此常争吵,秦氏夹在中间,只能劝:“松儿别急,你爹心里有数。”
万历十九年(1591年),李成梁因功被封为“宁远伯”,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他在广宁修建了豪华的府邸,人称“李帅府”,府里光是姬妾就有数十人,珍宝无数。有人弹劾他“骄奢淫逸”,他却不以为意:“我在辽东杀了多少人,受了多少罪,享点福怎么了?”
也是在这一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女真,实力日渐壮大,开始对海西女真动手。李成梁察觉到一丝不安,派李如柏去建州“慰问”,实则探察虚实。努尔哈赤对李如柏极尽款待,却绝口不提扩张的事,只是一个劲地说:“全靠李帅提携,我努尔哈赤才有今天。”
李如柏回来后,对父亲说:“这小子笑里藏刀,不能再留了。”李成梁叹了口气:“现在动手,师出无名,还会让其他女真部落联合起来对付我们。再看看吧。”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李成梁以七十岁高龄,再次出任辽东总兵。此时的他,精力大不如前,处事也变得保守。他看到努尔哈赤的势力已经尾大不掉,便想出了一个“移建六堡”的主意——将辽东东部的六座堡垒内迁,放弃大片土地,以此收缩防线。
这一举动,被后人视为李成梁送给努尔哈赤的“大礼”。六堡土地肥沃,人口众多,努尔哈赤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这块宝地,实力大增。有人说,李成梁是故意的,他与努尔哈赤之间有秘密协议;也有人说,他是老糊涂了,犯了战略错误。
野史里甚至有更离奇的说法:努尔哈赤是李成梁的“私生子”。说李成梁年轻时曾与建州的女子有染,生下了努尔哈赤,所以才对他百般纵容。这说法虽荒诞不经,却反映出时人对两人关系的猜测——毕竟,以李成梁的狠辣,没理由养虎为患。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李成梁彻底退休,回到了北京。临行前,他望着辽东的方向,久久不语。秦氏问他:“还在想努尔哈赤?”他点点头:“这小子,怕是要成大器。只是希望他别忘了,是谁给了他今天。”
四、家族浮沉:李氏将门的荣光与落寞
李成梁退休后,长子李如松已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战死在抗倭援朝的战场上。次子李如柏成了李家的顶梁柱,官至辽东总兵。李如柏性格不如父兄那般强硬,处事圆滑,与努尔哈赤的关系也颇为微妙——据说两人年轻时曾一起打猎,还有过“八拜之交”。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李成梁在北京病逝,享年九十岁。临终前,他把李如柏叫到床前,断断续续地说:“守住辽东……别让……别让努尔哈赤……”话没说完,便咽了气。
他不会想到,仅仅一年后,努尔哈赤就在赫图阿拉誓师,以“七大恨”告天,正式起兵反明。萨尔浒之战中,李如柏率军出征,却因指挥失当,导致明军大败。战后,言官弹劾他“通敌”,说他故意放走努尔哈赤。李如柏百口莫辩,最终自杀身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闲话清史请大家收藏:(m.20xs.org)闲话清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