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乌雅氏在胤禵面前抱怨雍正对自己不好,胤禵只能耐心地劝母亲,说雍正刚登基,事情多,可能有些地方照顾不周,让母亲不要往心里去。可乌雅氏根本听不进去,还是一个劲儿地说雍正的不是。胤禵没办法,只能默默地听着,心里却在发愁,不知道该怎么调和母亲和哥哥之间的矛盾。他就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在母亲和哥哥之间小心翼翼地周旋着,却始终找不到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那种无奈,估计只有他自己能体会。
九、宫廷众人的看法:对“偏心太后”的评议
宫廷里的人对乌雅氏这个“偏心太后”,那看法可真是五花八门。那些和乌雅氏关系好的妃嫔,大多能理解她的心情。她们知道乌雅氏出身低微,在宫里吃了不少苦,对自己的孩子自然会格外疼爱。而且,她们也看到了乌雅氏多年来对胤禵的悉心照顾,觉得她对胤禵的偏爱也是人之常情。不过,她们也觉得乌雅氏在雍正登基后,应该看开一点,毕竟雍正现在是皇帝,接受尊号也是理所当然的,这样拒绝,对大家都不好。
而那些和乌雅氏关系一般的妃嫔,可就没那么客气了。她们在背后没少议论乌雅氏,说她就是个小心眼儿,因为偏爱小儿子,就对当了皇帝的雍正这么冷淡,简直是不懂事。还有人说她这是在故意给雍正难堪,想让雍正下不来台。这些风言风语传到乌雅氏耳朵里,让她心里更不好受了,也让她和雍正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
至于那些宫女太监们,他们可不敢随便发表意见,只能在心里偷偷地想。有的觉得乌雅氏太傻了,放着太后的好日子不过,非要和皇帝儿子闹别扭;有的则同情乌雅氏,觉得她也是个可怜人,在这宫里,母子关系都被扭曲成这样。总之,宫廷众人对乌雅氏这个“偏心太后”的评议,那是褒贬不一,也让她的处境变得更加尴尬。
十、乌雅氏的晚年:纠结郁闷中的落幕
乌雅氏的晚年,就在这种纠结郁闷的情绪中慢慢度过。她虽然住在宫里,享受着荣华富贵,但心里却始终不开心。她和雍正之间的矛盾,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每次见面,不是冷言冷语,就是不欢而散。而她最疼爱的胤禵,虽然经常来看她,可也没办法让她真正开心起来。
乌雅氏每天就只能在自己的宫殿里,对着那些冷冰冰的墙壁发呆,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她有时候会想,如果当初胤禛没有被抱走,自己和他的关系会不会不一样?如果胤禵当了皇帝,自己现在是不是就不会这么纠结?可这些想法,都只是想想而已,现实已经无法改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乌雅氏的身体越来越差。她的心里一直憋着一股气,再加上年纪大了,各种病痛也找上门来。尽管雍正请了最好的太医为她诊治,但乌雅氏的病情却越来越严重。最终,乌雅氏在纠结和郁闷中闭上了眼睛,结束了她这纠结的一生。她的离去,就像一场闹剧的落幕,虽然让人唏嘘,但也算是让她从这纠结的困境中解脱了。
十一、乌雅氏与康熙的感情:复杂关系中的微妙影响
乌雅氏与康熙之间的感情,在她那纠结的人生中,有着微妙而深远的影响。起初,乌雅氏能从一个低微的宫女得到康熙的青睐,这其中固然有运气的成分,但她自身的魅力也不容小觑。她的温柔婉约、聪明伶俐,想必在不经意间就打动了康熙的心。康熙对她的宠爱,让她在后宫中有了立足之地,也为她后来的命运转折奠定了基础。
然而,这种宠爱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后宫新人不断涌入,康熙的注意力也逐渐被分散。乌雅氏在康熙心中的地位,或许也在慢慢发生变化。这种感情上的起伏,对乌雅氏的心态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她深知在这后宫之中,皇帝的宠爱就是一切,一旦失宠,自己和孩子的未来都将充满变数。
这种不安全感,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她对胤禵的过度宠爱。她把所有的希望和情感寄托在胤禵身上,希望他能出人头地,为自己争得更多的荣耀和保障。而对于自幼被抱走的胤禛,她在情感上的投入相对较少,除了因为分离的原因,也许还因为她觉得胤禛在佟佳氏身边能得到更好的照顾,自己的关爱并非不可或缺。康熙与乌雅氏之间复杂多变的感情,就像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乌雅氏在对待两个儿子的态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差异,进而影响了她与雍正之间纠结的关系走向。
十二、雍正的努力:试图缓和与母亲的关系
雍正虽然因为乌雅氏拒绝尊号等事心里不痛快,但他毕竟是个孝顺的儿子,还是希望能够缓和与母亲的关系。他深知母亲在这后宫中不容易,也明白这么多年来母子之间的隔阂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消除的,但他还是想尽办法去尝试。
雍正经常主动去乌雅氏的宫殿请安,每次去都带着各种珍贵的礼物,希望能博母亲一笑。他还会耐心地和乌雅氏聊天,询问她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有时候,雍正会给乌雅氏讲一些朝堂上的趣事,试图拉近彼此的距离。可乌雅氏呢,总是一副不冷不热的样子,对雍正的热情回应很冷淡,这让雍正心里很受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闲话清史请大家收藏:(m.20xs.org)闲话清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