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多次试图劝说鳌拜,让他收敛一些。有一次,索尼把鳌拜拉到一边,语重心长地说:“鳌拜啊,咱们都是辅政大臣,要以朝廷的大局为重。你这样独断专行,会引起其他大臣的不满,也不利于小皇帝的成长啊。”鳌拜表面上点头称是,心里却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
索尼意识到,要想遏制鳌拜的野心,光靠劝说恐怕是不行了。于是,他开始暗中布局,与苏克萨哈、遏必隆加强联系,试图形成一股力量,来制衡鳌拜。同时,他也把目光投向了康熙皇帝,希望小皇帝能尽快成长起来,亲政后能够掌控大局,收拾鳌拜这个烂摊子。
第六章:与鳌拜的明争暗斗
索尼与鳌拜之间的明争暗斗可谓是精彩纷呈,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鳌拜仗着自己手握重兵,在朝堂上越发嚣张跋扈,根本不把索尼等辅政大臣放在眼里。他经常不经商议,就擅自做出一些重大决策,搞得朝廷上下人心惶惶。
索尼呢,也不是吃素的。他表面上对鳌拜的行为隐忍不发,暗地里却在寻找机会给鳌拜一个下马威。有一次,鳌拜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想要提拔一批自己的亲信担任重要官职。他在朝堂上提出这个建议时,其他大臣们虽然心里不满,但都畏惧鳌拜的权势,不敢吭声。这时,索尼站了出来,义正言辞地说:“鳌拜大人,朝廷官员的任免,关乎国家的兴衰。我们应该以才能和品德为标准,公正地选拔人才,而不是任人唯亲。你这样的做法,恐怕不妥吧。”
鳌拜没想到索尼竟敢公然反对他,气得脸都红了。他瞪着索尼,大声说:“索尼,你少在这里说风凉话。我这是为了朝廷的稳定,这些人都是我信得过的,能为朝廷尽心尽力。”索尼毫不畏惧地直视着鳌拜,回应道:“信得过?信得过就能不顾朝廷的制度吗?我们身为辅政大臣,更应该以身作则,维护朝廷的公正和威严。”
这一番激烈的争论,让朝堂上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其他大臣们都大气不敢出,生怕惹祸上身。最终,由于索尼的坚决反对,再加上其他一些大臣也在暗中支持索尼,鳌拜这次提拔亲信的计划只好作罢。
不过,鳌拜可不是个轻易罢休的人。他对索尼怀恨在心,开始在暗中寻找索尼的把柄,试图扳倒索尼。而索尼也知道鳌拜不会善罢甘休,于是更加小心谨慎,同时加快了与苏克萨哈、遏必隆联合的步伐,还不断地给康熙皇帝传授治国理政的经验,希望小皇帝能尽快成长起来,亲自处理鳌拜这个大麻烦。
第七章:老谋深算的布局
面对鳌拜的步步紧逼,索尼深知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来一场老谋深算的布局,才能彻底解决这个心腹大患。
索尼首先想到的是巩固自己的势力。他利用自己多年在朝堂上积累的人脉和威望,悄悄地联络了一批忠诚于朝廷、对鳌拜专权不满的大臣。这些大臣来自各个部门,有掌管军事的,有负责财政的,也有在吏部、礼部任职的。索尼就像一个高明的棋手,把这些大臣当作棋子,精心地布置在棋盘上。
与此同时,索尼也在关注着康熙皇帝的成长。他知道,康熙才是这场棋局的关键。于是,索尼经常进宫,给康熙讲述历代帝王的治国之道,传授自己多年的政治经验。他对康熙说:“皇上,您要记住,作为一国之君,要有自己的主见和判断力。现在鳌拜虽然嚣张,但他不得人心。您要耐心等待时机,等您亲政后,一举拿下鳌拜,重振朝廷的威严。”康熙听了,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早日亲政,除掉鳌拜这个大奸臣。
为了让康熙能够更好地掌握权力,索尼还在朝廷的制度上做文章。他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旨在加强皇权,削弱辅政大臣的权力。当然,这些建议都是打着为了朝廷长远发展的旗号,鳌拜虽然心里不愿意,但也找不到理由反对。通过这些改革,康熙在名义上的权力逐渐得到了加强,为他日后亲政奠定了基础。
此外,索尼还巧妙地利用了鳌拜与其他辅政大臣之间的矛盾。苏克萨哈与鳌拜向来不和,索尼便暗中支持苏克萨哈,让他在朝堂上与鳌拜针锋相对。每当鳌拜提出一些不合理的建议时,苏克萨哈就会跳出来反对,这让鳌拜头疼不已。而遏必隆虽然性格软弱,但索尼也时不时地拉拢他,让他在关键时候能够站在自己这边。
在索尼的精心布局下,一张无形的大网正慢慢地向鳌拜收拢。只等时机成熟,这张大网就会瞬间收紧,将鳌拜牢牢地困住。而索尼,就像这幕后的操盘手,静静地等待着那个决定性的时刻到来。
第八章:家族荣耀与负担
索尼在朝堂上呼风唤雨,为赫舍里氏家族带来了无上的荣耀。正黄旗的赫舍里氏一族,因为索尼的缘故,那可是风光无限。族里的子弟们走在街上,都感觉自己比别人高一等,昂首挺胸,满脸骄傲。
索尼的府邸也是门庭若市,前来巴结讨好的人络绎不绝。各种奇珍异宝、名贵礼品堆满了索尼家的仓库。索尼的家人也因此享受着各种特权和优待,在京城的社交圈子里,赫舍里氏家族那是备受瞩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闲话清史请大家收藏:(m.20xs.org)闲话清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