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工业集团”成立的消息,在全省工业系统内,引发了一场八级地震。
所有人都没想到,省里竟然真的敢下这么大的决心,把三个互不隶属的厂子捏在了一起。
而那份石破天惊的任命文件,更是成了所有人议论的焦点。
何维,这个十八岁的年轻人,虽然没有一个明确的行政级别,但他那个“总工程师,享与董事长同级技术最终决策权”的头衔,分量比任何红头文件上的职务都要重。
所有人都明白,他才是这个新集团里,真正的灵魂和核心。
林秋宜和陈博的破格提拔,也向所有人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在这个新生的帝国里,论资排辈的旧规则已被彻底打破,能力和贡献,是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
整个集团上下,弥漫着一种既紧张又兴奋的,前所未有的气氛。
集团的临时指挥部,就设在红旗厂那栋三层办公楼里。
曾经刘卫国的厂长办公室,现在成了何维、陆国兴和林秋宜的联合办公室。
巨大的总装图,取代了墙上原本挂着的字画,屋子里没有了茶香,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浓浓的墨水和图纸的味道。
这天上午,陆国兴拿着一份名单,找到了何维。
他的脸上,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兴奋。
“小何,第一批‘全员竞聘’的岗位定下来了!”他把名单递给何维,“新总厂下设的十二个核心分厂的厂长、二十七个职能部门的主任,全部拿出来,公开招聘!消息一公布,下面的人都快抢疯了!”
何维看了看名单,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是他改革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打破人事壁垒,让真正有能力的人,浮出水面。
“笔试的题目,就由陈博和技术科那几个骨干来出。重点考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要搞那些虚的。”何维吩咐道,“面试,我、你,还有林主任,我们三个亲自来。”
“好!”
陆国兴重重地点了点头,他感觉自己像是年轻了二十岁,浑身充满了干劲。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
林秋宜抱着一份文件,快步走了进来,她的表情有些严肃。
“何总工,陆总,”她把一份电报放在桌上,“省委组织部刚刚发来的通知,我们集团的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已经定下来了。明天一早,就会到任。”
电报上,只有一个简单的名字,和一个更简单的履历。
姓名:赵东升。
履历:原某野战部队,副军级干部,离休。
何维和陆国兴对视了一眼,都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凝重。
他们知道,省里派一位军队的老干部来当“一把手”,用意非常明确。
第一,是为了稳定军心。用老革命的威望,来压住集团内部因为剧烈改革而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稳定因素。
第二,也是为了“掺沙子”,对何维和陆国兴这些技术派,进行一种政治上的平衡和监督。
“看来,省里对我们,还是不完全放心啊。”
陆国兴自嘲地笑了笑。
何维却不以为意:“这是正常程序。陆总,一个健康的组织,既需要冲锋陷阵的将军,也需要一个稳坐中军帐的帅。只要他不干涉我们的技术和经营决策,谁来当这个董事长,对我来说,都一样。”
第二天一早,一辆挂着省委牌照的吉普车,没有经过任何通知,悄无声息地开进了红旗厂。
车上没有司机,只有一个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身板挺直如松,头发花白,但面容刚毅,眼神锐利如鹰的老人。
他,就是赵东升。
他没有去办公楼,也没有找任何人。
他把车停在路边,一个人,背着手,像一个普通的老工人一样,在厂区里慢慢地踱步。
他看到了车间墙角里那些无所事事的工人,看到了食堂门口脏乱的地面,也看到了那些因为疏于维护而锈迹斑斑的设备。
他的眉头,越皱越紧。
当他走到那个挂着“技术专项攻关小组”牌子的试验车间时,却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
车间里,没有一个闲人。
所有人都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有的在测试发动机,有的在争论图纸,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一种他只在当年的战场上才见过的,那种忘我的激情。
一个身材高挑,气质干练的年轻姑娘,正拿着一个文件夹,在一群工程师中间,条理清晰地布置着工作。
一个戴着厚眼镜的年轻人,则像个拼命三郎,亲自操作着一台机床,对一个零件进行着精细的加工。
而整个车间的中心,是一个更年轻的,看上去只有十七八岁的少年。
他没有大声指挥,也没有指手画脚。
他只是静静地站在一台巨大的发动机样机前,手里拿着一个听诊器,像一个高明的医生,仔细地聆听着发动机内部每一个细微的声音。
他的眼神,专注而深邃,仿佛整个世界的喧嚣,都与他无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