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封信,像一滴墨,无声地融入了漆黑如海的国际情报网络。
何维的生活,重新回到了那种外人看来枯燥无比,他自己却乐在其中的节奏。
他白天待在集团总部,处理各种因为封锁而引发的突发状况。
夜晚,则一头扎进红星厂那个专属于他的小实验室。
他正在用最原始的办法,尝试“复刻”一台光刻机的核心部件——光源系统。
他知道,想在短期内造出完整的机器是天方夜谭。
但只要能把光源、工件台、镜头这三大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向前推进一小步,未来他们就能少受一分制约。
时间,在电焊的弧光和机油的气味中,一天天过去。
半个月后,坏消息的冲击,终于达到了顶峰。
集团仓库里,最后一批从香港抢运回来的进口芯片,正式入库。
那条曾经带来无限希望的海外补给线,被彻底切断了。
更致命的打击,来自生产一线。
红旗动力总厂的一号生产线上,那台最核心的,从德国进口的曲轴磨床,突然发出了刺耳的异响,随后彻底停摆。
红色的故障灯,在喧闹的车间里,像一只不祥的眼睛,死死地盯着每一个人。
负责生产的陆国兴,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他看着那台趴窝的“洋玩意”,和围在旁边束手无策的德国专家,急得满头大汗。
“怎么回事?修不好吗?”陆国兴扯着嗓子问。
带队的德国工程师,一个叫汉斯的年轻人,无奈地摊开手。
“陆先生,是控制系统的核心模块烧了。这个模块是加密的,我们也没有权限修复。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德国总部,重新订购一个新的模块。”
他说完,自己都觉得这像一个笑话。
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别说订购一个新模块,就算是一颗螺丝钉,他们都别想从德国运过来。
“这不就是一堆废铁了吗!”陆国兴气得把手里的安全帽,重重地摔在地上。
这条生产线,承担着集团超过百分之六十的发动机生产任务。
它停工一天,就意味着几十台发动机无法下线,意味着上百万的直接损失。
整个集团的心脏,被扼住了一半。
车间里,弥漫着一股绝望的气息。
就在这时,何维穿着一身蓝色的工作服,不紧不慢地走进了车间。
他看了一眼那台瘫痪的机器,又看了看旁边屏幕上闪烁的德文故障代码。
他没有说话,只是走到机器的操作台前,打开了控制柜。
“何总工,没用的。”汉斯苦笑着说,“这是我们公司最先进的‘西门子880’系统,没有原厂的秘钥,谁也进不去。”
何维没有理他。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那块烧毁的,如同焦炭的电路板。
在他的视野中,启示AI已经将这块电路板的完整结构图,以及数据流动的路径,清晰地呈现在了镜片上。
【分析开始……模块功能:主轴转速与进给速度协同控制。核心算法:PID闭环反馈。故障原因:功率放大芯片过载击穿。】
【解决方案推演……方案一:修复原模块,成功率低于百分之一。方案二:替换模块,无备件。方案三:绕过电子控制,采用机械式协同控制。】
何维的嘴角,微微上扬。
他转过头,对身后的陈博和几个老师傅说:“把电控柜的电源彻底切断。”
“然后,去工具库,给我找几块凸轮毛坯,还有一套微调螺杆过来。”
“何总工,您这是要……”陈博愣住了。
“既然‘电子大脑’坏了,那我们就给它重新装一个‘机械大脑’。”何维的语气,平静而自信。
“我要用最古老的办法,让这台机器,重新听懂我们的命令。”
车间里的所有人,都用一种看神仙的眼神看着何维。
用机械结构,去替代精密的电子控制系统?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但他们又不敢怀疑。
因为,眼前这个年轻人,已经创造了太多次,化腐朽为神奇的奇迹。
接下来的一天一夜,何维就住在了车间里。
他亲自画图,亲自上手,带着一群最顶尖的老师傅,就在那台德国磨床旁边,用车床和铣床,硬生生地,打磨出了几块形状怪异,却又充满了某种韵律感的空间凸轮。
他用这几块凸轮,和一套精密的杠杆连杆机构,组成了一个全新的,纯机械式的协同控制器。
当这个看上去有些简陋,甚至有些可笑的“机械大脑”,被安装到那台磨床上时。
当何维亲手摇动控制手柄,那根沉寂了两天的机床主轴,伴随着进给拖板,再一次平稳而精准地,转动起来的时候。
整个车间,爆发出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
那个德国工程师汉斯,呆呆地看着眼前这一幕,感觉自己的世界观,被彻底颠覆了。
他无法理解,这个中国人,是如何用一堆铁疙瘩,实现了只有最先进的计算机芯片才能完成的复杂协同动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