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宜接到何维的新命令时,以为自己听错了。
“何总工,您是说……化工厂?”她确认性地反问了一遍,握着电话的手微微停顿。
在她的认知里,红旗集团是搞机械的,是造发动机的,半导体是电子和材料科学。
这些都还在可以理解的范畴内。
但化工厂,这是一个与他们主业风马牛不相及的,充满了刺鼻气味和危险管道的陌生领域。
“对。”何维的回答,简单而肯定,“国营的,规模大的,最好是已经撑不下去,准备申请破产的。你动用联盟秘书处的情报网,帮我筛选一下,把符合条件的单位,列个清单给我。”
“好的,我马上去办。”
林秋宜没有再多问一个字。
长期的合作,已经让她对何维建立起了一种近乎盲目的信任。
她知道,这个年轻人做的每一个看似匪夷所思的决定背后,都一定有深不可测的战略考量。
联盟秘书处如今的能量,早已今非昔比。
它的触角,随着那五百多家联盟企业,延伸到了全国的每一个省份和工业城市。
不到三天,一份厚厚的,关于全国大型亏损化工企业的报告,就摆在了何维的办公桌上。
何维一页一页地翻看着。
他的手指,划过那些熟悉的,在前世的记忆里,一个个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工厂名字。
辽城石油化纤厂,曾经的亚洲最大化纤基地,如今设备老化,产品滞销。
蜀都合成氨厂,曾经的三线建设标杆,如今市场萎缩,资不抵债。
……
他的手指,最终,在报告的最后一页,停了下来。
那是一个,连他自己,都感到有些遥远和陌生的名字。
【西北化工总厂】
【地点:甘省,白银市,一个叫‘金沟’的戈壁小镇。】
【背景:建国初期,苏联援建的一百五十六个重点项目之一。曾经是共和国化工产业的‘长子’,最辉煌的时候,拥有超过三万名职工和家属,是一个集生产、生活、医疗、教育于一体的,独立的戈壁小城。】
【现状:技术路线完全停留在五十年代的苏式水平,主要产品为烧碱、纯碱、氯气等最基础的,利润微薄的化工原料。改革开放后,无法适应市场竞争,连续亏损,目前已拖欠工人工资,濒临破产。】
【备注:该厂拥有一套,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用于生产高纯度氢氯元素的石墨电解槽设备。设备虽已老化,但基础框架尚在。】
石墨电解槽。
何维的眼睛,猛地亮了。
他的手指,在那行字上,重重地点了一下。
“就是它了。”
他抬起头,对一旁的林秋宜说:“林主任,帮我订一张,去甘省白银的火车票,越快越好。”
“您要亲自去?”林秋宜有些惊讶,“那个地方,资料上说,条件非常艰苦。”
“不亲自去看看,我不放心。”何维站起身,开始收拾行装,“我要去见的,不仅仅是一家工厂。我还要去见一个人。”
他把那份报告翻回到第一页,指着厂长那一栏的名字。
【厂长:张明远。年龄:62岁。背景:五十年代,第一批公派留学苏联,圣彼得堡国立化工大学,高级工程师。毕业后,将毕生都奉献给了这家工厂。】
两天后。
一列绿皮火车,在苍黄的戈壁滩上,缓慢地行驶。
车窗外的景色,早已从绿色的田野,变成了单调的,一望无际的黄沙和裸露的岩石。
何维靠在车窗边,看着这片充满了历史沧桑感的土地。
经过了近三十个小时的颠簸,他终于抵达了那个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小站。
白银市,金沟镇。
何维走下火车,一股干燥得能让喉咙冒火的热风,夹杂着细细的沙粒,扑面而来。
小镇不大,街道上很冷清。
所有的建筑,都带着一种浓重的,五十年代苏式风格。
简单,粗犷,在岁月的侵蚀下,显得破败不堪。
何维按照地址,找到那家名叫“西北化工总厂”的企业时,他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触动了。
巨大的厂门,锈迹斑斑,上面那颗红色的五角星,已经褪色得看不出本来的模样。
厂区里,曾经轰鸣的生产线,一片死寂。
几十根高耸入云的烟囱,冰冷地矗立着,没有一丝烟气。
巨大的管道,像巨兽的血管,缠绕着厂房,上面布满了铁锈,有的地方甚至已经断裂。
厂区的道路上,杂草丛生。
几个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作服的老工人,无所事事地蹲在墙角下,抽着最便宜的旱烟,眼神空洞而麻木。
看到何维这个穿着干净,一看就是外地人的陌生面孔,他们只是懒洋洋地抬了抬眼皮,便又重新低下了头。
对他们来说,生活似乎已经失去了任何值得期待的东西。
何维走进了那栋还算完好的办公楼。
楼道里,弥漫着一股发霉和灰尘混合的气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