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生博士的回归,比钱立群那一次,要顺利得多。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这一次的接应计划,几乎天衣无缝。
陈天生以“参加新加坡国际光通信会议”为由,顺利地离开了美国。
然后,在新加坡登上了一架直飞京城的民航班机。
整个过程,波澜不惊。
美国的情报机构,似乎并没有对这位主攻“冷门”基础科研的华裔科学家,给予足够的重视。
或者说,他们的注意力,还停留在,如何封锁那台他们认为中国人永远造不出来的传统光谱分析仪上。
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后院里,已经被人悄无声息地抽走了最关键的那根顶梁柱。
陈天生抵达京城,立刻被一辆红旗轿车,接到那座戒备森严的“国家半导体及超精密光学实验室”。
他看到了钱立群,这位曾经的老同事,正意气风发地指挥着一群国内最顶尖的专家,在一尘不染的超净车间里,安装着他梦寐以求的分子束外延(MBE)设备。
何维将一份可以让他自由支配,金额高达五千万人民币的“项目授权书”,放在他的面前。
这位在贝尔实验室里,坐了十年冷板凳的科学家,他那颗早已被现实消磨得几乎失去激情的心,再一次为“理想”和“尊重”狂热地跳动起来。
“何总工,钱主任……”
他看着眼前这一切,看着那些为他准备好的,全世界最顶尖的实验条件,还有那群眼中充满了求知欲的年轻学生。
他的眼眶红了。
“我什么都不说了。”他扶了扶眼镜,深吸一口气,“给我半年时间。我要让全世界第一台,基于半导体激光器的光谱分析仪,在我们中国诞生!”
……
第二只鸿雁,顺利归巢。
何维的布局完成了最关键的一环,接下来就是等待。
等待那份被他亲手投向国际资本市场的“鱼饵”,引来那些敏锐而又贪婪的金融巨鳄。
时间,过去了五个月。
洛城,红旗工业集团总部。
联盟成立的喧嚣已经渐渐平息。
一切都进入了一种高速而又有序的发展的快车道。
联盟内部的企业,通过技术共享和专业化分工,焕发出了惊人的活力。
一批批质量更好成本更低的标准化“红旗动力”模块,源源不断地从各个工厂下线,汇集到洛城的总装基地。
而红旗集团自己的“工业母机”项目,也在陈博的带领下,取得了重大突破。
那台集成了他们所有心血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HX-02”型五轴加工中心,终于成功下线。
它的精度和稳定性,虽然还比不上德国最顶尖的机型。
但它已经足以满足集团内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高精度加工需求。
更重要的是,它的出现标志着这个工业联盟,拥有了可以自我复制,自我升级的造血能力。
一切,都在向着最好的方向发展。
这天上午,林秋宜拿着一份英文传真,快步走进了何维的办公室。
她的脸上,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兴奋。
“何总工,鱼儿……上钩了。”
何维从一大堆图纸中抬起头。
他接过那份传真,上面是一个熟悉的名字。
【摩根士丹利】
华尔街最顶尖的投资银行。
传真的内容很简洁。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的副总裁,一位名叫“戴维·罗斯”的投资银行家,将在下周,率领一个由投资分析师和技术顾问组成的团队,访问红旗工业集团。
访问的目的,是就何维之前提出的,关于“红旗精密光谱技术有限公司”的融资计划,进行一次初步的尽职调查。
“他们来了。”何维看着那份传真,脸上露出了一丝预料之中的微笑。
“来得比我想象的还要快。”
“何总工,我们要怎么准备?”林秋宜问道,“要不要,把我们最新的实验数据,和商业计划书,包装得更漂亮一些?”
“不。”何维摇了摇头,“什么都不用准备。”
一周后。
戴维·罗斯,这位毕业于哈佛商学院,在华尔街素以眼光毒辣手段果断着称的投资银行家,乘坐着私人飞机抵达了京城。
这是他第一次来到这个神秘的东方古国。
他的心里充满了好奇,还带着投资大鳄对未知市场的敏锐直觉。
他的团队,在香港已经对那家名为“红旗精密光谱”的中国公司,进行了最详细的沙盘推演。
结论,是矛盾的。
一方面,那份泄露出来的技术白皮书所描绘的“半导体激光光谱仪”的应用前景,实在是太诱人。
它足以,在未来十年,颠覆整个价值上千亿美元的全球科学仪器市场。
这是一个,任何一个有野心的投资人,都无法忽视的巨大的金矿。
但另一方面,他们对这家中国公司的实际技术能力,又充满了深深的怀疑。
在一个连造一台合格的拖拉机,都需要从德国引进技术的国家,要去搞全世界最尖端的半导体和精密光学技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