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春天。
西北戈壁滩上的积雪,刚刚融化。
金沟镇,这个曾经死寂的工业小城,已经彻底变了一副模样。
宽阔平整的柏油马路,取代了过去坑洼不平的土路。
道路两旁,一排排新栽的胡杨树,虽然还未抽出新芽,但却已经为这片黄沙之地,增添了一抹坚韧的绿色。
崭新的职工公寓楼,和那座被命名为未来的现代化技术学校,已经正式投入使用。
穿着干净工作服的工人们,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希望的笑容。
琅琅的读书声,和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属于新时代的雄壮交响乐。
而在这座“奇迹之城”的最中心。
那座被列为最高级别禁区的,巨大的恒温恒湿厂房里。
一场持续了近两年的,史诗般的攻坚战,也终于迎来了它最激动人心的最后时刻。
一台崭新的通体呈银白色,充满了未来科技感的巨大机器静静地矗立在厂房的中央。
它的外形,和那台被拆解的荷兰阿斯麦步进式光刻机PAS 2000,有了天壤之别。
它更庞大,更精密,也更具力量感。
机身上,用红色的油漆,喷涂着一个全新的足以让每一个参与者为之自豪的名字。
【红旗一号·步进式光刻机】
钱立群,陈天生,以及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最顶尖的工程师和科学家都围在这台机器的旁边。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无法抑制的激动和疲惫。
这两年,他们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他们把这台机器,当成了自己的孩子,用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去浇灌,去孕育。
他们见证了它,从一堆冰冷的零件,到一个个独立的模块,再到如今拥有了完整生命和灵魂的工业奇迹。
今天是它第一次进行完整的“全流程晶圆曝光测试”的日子。
也是决定这台“神之手”,是真正能够“点石成金”,还是只是一堆昂贵废铁的最终审判日。
何维专程从洛城赶了过来。
他穿着一身普通的蓝色劳保服,静静地站在人群的外围。
“何总工,所有系统,自检完毕。”
钱立群走到何维身边,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有些沙哑。
“法国人的真空系统和磁悬浮工件台,运行平稳,定位精度,达到了惊人的5纳米。”
“陈博士他们的那个‘液体镜头’,也表现完美,聚焦和色散控制,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好。”
“现在,就等您,下最后的命令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何维身上。
这个一手主导了这一切,创造了这个奇迹的年轻人,将亲手按下启动的按钮。
何维点了点头。
他没有多说任何一句话。
因为他知道,在场的每一个人,他们的心,早已经和这台机器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他走到那巨大的,充满了科幻感的主控制台前。
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参数,显示着一切正常。
他伸出手。
食指轻轻地按下了那个闪烁着绿色光芒的“开始”键。
“嗡……”
一阵电流通过的声音响起。
整个巨大的厂房里,一片死寂。
只能听到,那台“神之手”内部,那些精密的机械臂和传送装置,发出的如同呼吸般平稳而有节奏的律动声。
一片八英寸大小涂满了光刻胶的单晶硅片,被机械臂从片盒中精准地取出。
然后,被平稳地送入了那颗由液体和晶体组成的镜头组下方。
工件台开始以一种肉眼几乎无法察觉的速度,进行着纳米级的,步进式移动。
一束经过了复杂光路系统过滤和聚焦的纯净深紫外光,像一把无形的神之刻刀,在硅片的表面一次又一次地进行着曝光。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优雅安静。
二十分钟后。
当那片承载了所有人希望的硅片,完成了全部的曝光工序,被机械臂重新送回到片盒中时。
整个控制室里,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接下来的是显影,蚀刻,清洗。
又过了一个小时。
那片经历了无数工序的硅片,被钱立群用镊子小心翼翼地从最后的清洗槽中取了出来。
他把硅片,放到了那台,早就准备好的高倍率电子显微镜下。
他深吸一口气,将眼睛凑到了目镜前。
就在那一瞬间。
这位一向以沉稳和严谨着称的科学巨匠,他的身体猛地僵住了。
随即,他整个人都开始剧烈地颤抖。
他抬起头,摘下眼镜。
在场的所有人,都看到他那张布满了褶皱的脸上老泪纵横。
他没有说话。
他只是转过身,对着何维,对着在场的所有人,深深地,深深地鞠了一躬。
成功了!
这个无声的动作,已经宣告了最终的结果!
“噢!!!”
整个厂房,瞬间被一阵山呼海啸般的雷鸣般的欢呼声,彻底淹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