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数控机床、核心工业软件、特种材料、工业机器人。
这四个领域,是现代工业皇冠上的四颗明珠,是横亘在东方巨龙面前最陡峭的四座山峰。
何维此刻正站在屏幕前,用一种云淡风轻的语气,宣告他要在“一年”之内,翻越这四座山峰。
一年。
不是十年,也不是五年。
是三百六十五天。
这个时间单位,让在场所有人都不知所措,尤其是赵东升这些在工业领域浸淫了一辈子的老专家们。
“何总工,一年?”赵东升的声音干涩,充满了难以置信,“这不是天方夜谭吗?单是一个高精度机床的控制系统,德国人用了三十年,我们就算有您指明的方向,没有三五年也不成啊。”
他的话没说完,但意思已经再明显不过。
这不是靠热情和拼命就能完成的任务。
工业,尤其是基础工业,没有捷径。
它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无数次的失败和试错。
这是所有工业从业者都信奉的定律。
然而,何维就是要打破这个定律。
他看着众人脸上那混杂着震惊和困惑的表情,平静地笑了。
“赵厂长,我理解你的疑虑。”何维的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沉稳而有力,“如果按照传统的研发模式,别说一年,就是十年,我们也未必能追上别人半个世纪的积累。”
“但是,时代变了。”
他没有像过去一样,直接抛出“标准答案”,而是话锋一转,开始讲述几个看似不相干的故事。
“大家还记得,我们几年前收购的英国ARM公司吗?”
众人点头,那是红旗芯片帝国崛起的基石。
“除了ARM的指令集,我们还得到了什么?”何维问道。
他不等众人回答,便自问自答:“我们得到了ARM在剑桥大学深厚的人脉。通过这条线,我们三年前,就在剑桥成立了一个‘红旗-剑桥先进制造联合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只有一个——激光精密加工与控制算法。它的负责人,正是德国弗劳恩霍夫激光研究所前任所长的学生。”
“再比如,我们与法国阿尔卡特的合资公司。除了磁悬浮技术,我们还通过他们,接触到了法国一个专门从事CAE(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开发的小型精英团队。这个团队的创始人,曾经是达索系统的核心架构师之一。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一直以‘项目外包’的形式,资助他们进行下一代几何内核算法的预研。”
“还有材料。大家可能不知道,我们红旗北美资本,三年前就以风险投资的名义,向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个新材料实验室,注入了五千万美元的研发资金。他们的课题,是‘铝钪镁新型合金在大型结构件上的应用’。”
……
何维每讲述一个案例,就像揭开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场的众人,从最初的困惑,到震惊,再到恍然大悟。
他们终于明白了。
何维过去几年在全球的布局,表面上是一条清晰的“信息高速公路”,但在这条路之下,他还秘密地,修建了一条错综复杂,四通八达的工业技术网。
他不是要等到今天才去追赶,而是在所有人都没有察觉的时候,就已经悄悄地,在每一个关键的技术路口,都提前埋下了种子。
这些种子,通过并购、通过投资、通过联合实验室、通过人才引进,吸取着全世界最先进的养分。
而今天,就是收割的时刻。
“所以,赵厂长,”何维看向已经目瞪口呆的赵东升,“我们不是从零开始。我们是在过去数年的技术预研和人才储备之上,进行一次集中的工程会战。”
“我所需要的,就是各位的经验、执行力,以及我们红旗人攻坚克难的决心!”
“一年时间,不是天方夜谭。”何维的声音,充满了强大的自信。
“而是,一个必须完成的军令状!”
……
震撼之后,是前所未有的狂喜和信心。
“原来总工早就布好局了!”
“干了!有何总工的全球布局,我们还怕什么!不就是造机床吗?我们红旗厂当年就是干这个起家的!”
“不就是软件吗?我们有开发【红旗OS】的底子,没什么好怕的!”
会议室里的气氛,被彻底点燃。
而在众人摩拳擦掌,准备投身这场宏大的工业会战时,何维,抛出了他真正的“火车头”。
“我知道,单纯的搞研发,是枯燥的,也容易迷失方向。”
“所以,我们所有的‘工业补完计划’,都将围绕着一个最终产品来展开。这个产品,将成为我们所有新技术的‘试炼场’和‘集大成者’。”
大屏幕上,【昆仑引擎】渲染的一辆充满了未来科幻感的轿车概念缓缓浮现。
“这就是我们的目标。一辆真正意义上的电动汽车。”
“但我们造车的方式,将和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车企,都不一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