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后车身底板”的成功,如同一声发令枪响,宣告着【红旗智造】的整车总装,正式进入了倒计时。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红旗智造”专属总装车间,变成了一个充满了未来科幻感的,巨大而精密的“乐高积木工厂”。
而那些被称为“工业母机”的设备,就是搭建这个工厂的“上帝之手”。
从德国收购的库卡公司,其最顶尖的机器人技术专家团队,几乎全员被调到了洛城。
他们与红旗工业的自动化工程师一起,为这条全新的生产线,编写着每一个动作的脚本。
【昆仑引擎】这个最初为游戏而生的虚拟世界基石,此刻再次展现了它无所不能的跨界能力。
它被用来构建整条生产线的“数字孪生”模型。
工程师们戴着特制的AR眼镜,可以在虚拟世界里,预演每一台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测试每一个工件的流转路径,甚至模拟因为某个螺丝拧紧力度不够而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
所有的错误,都在虚拟中被修正。
所有的效率,都在数据中被优化到极致。
……
“红旗智造”的总装流程,被何维彻底颠覆,简化成了三个核心步骤。
第一步:底盘总成。
车间的一端,是一条被称为“龙骨线”的自动化装配线。
无数个由红旗微电子生产的,大小不一的磷酸铁锂电池电芯,被机械臂精准地抓取、码放,组成一个平整的电池包。
紧接着,另一个区域里,红旗自主研发的前后双电机、减速器和电控系统,被高度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紧凑的“三合一”电驱单元。
电池包、前后电驱单元、由“昆仑钢”打造的轻量化悬挂系统……
所有这些关乎车辆行驶性能的核心部件,都被像拼图一样,精准地安装在了一块巨大的、平坦的金属框架上。
这就是那块颠覆了传统汽车百年制造逻辑的——【滑板底盘】。
第二步:车身总成。
车间的另一端,则是一场属于“一体化压铸”和“工业机器人”的交响乐。
那台八千吨的“巨兽”,以每十分钟一个的速度,稳定地压铸一体化后车身底板。
而另一台稍小一些的六千吨压铸机,则负责生产车辆的前部一体化结构件。
这两个由“铝钪镁”新型合金铸造而成的,巨大的“金属骨骼”,被橙色的【库卡】机器人稳稳地抓起,放置在全自动焊装线上。
在这里,没有了传统车厂那种火花四溅、震耳欲聋的焊接场面。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优雅的“结构胶粘接”和“自冲铆接”工艺。
机械臂以毫米级的精度,将车身的A柱、B柱、顶盖等部件,与前后一体化的“骨骼”精准地拼接在一起。
得益于一体化压铸技术,整个【红旗智造】的车身结构件,从传统汽车的三百多个锐减到了不足三十个。
这意味着更少的焊点,更轻的重量,以及更高几个数量级的车身扭转刚度。
一个坚固、轻盈、安全的“笼式车身”,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被高效地组装成型。
第三步,也是最后一步:“天地合一”。
这是整条总装线上,最具仪式感的一幕。
完成了喷涂和内外饰安装的完整“上车身”,被一个巨大的机械臂缓缓吊起,像一顶精致的王冠。
而在它的正下方,完成了所有三电系统和管路安装的“滑板底盘”,则像一个忠诚的托盘,静静地等待着。
伴随着何维在中央控制室下达的最终指令。
“王冠”缓缓落下。
在数百个激光传感器的引导下,车身上预留的定位孔,与底盘上的高强度螺栓,以一种完美的方式实现“盲操”对接。
一排紧固机器人迅速上前,以精准的扭矩,将上下两部分,牢牢地锁死在一起。
整个过程,安静、平顺,充满了工业韵律之美。
“天地合一”的瞬间,就宣告着一辆完整的【红旗智造】在物理层面,宣告诞生。
它不需要再像传统汽车那样,经历复杂的发动机、变速箱、传动轴的安装。
它的“灵魂”,早已蕴含在那块智能化的【滑板底盘】之中。
……
这一天。
距离“工业补完计划”正式启动,过去了整整十一个月。
洛城,红旗智造一号超级工厂,总装车间的尽头。
赵东升和陆国兴,两位老人穿着崭新的工装,像两个等待孩子降临的父亲,激动而又紧张地站在这里。
在他们面前,是这条代表着共和国工业最高水平的全自动化生产线的终点。
随着一阵轻微的电流声和履带的转动声。
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量产版【红旗智造】,缓缓地从生产线上驶下。
它通体呈现一种深邃的“星空灰”金属漆面。
车身的线条简洁流畅,充满了科技感,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
由于是纯电驱动,它的前脸取消了传统汽车的进气格栅,形成一个完整而富有冲击力的曲面,正中央,是那个被重新设计的,简约而富有力量感的红旗徽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