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了,”陆国兴的声音带着一丝苦涩,“这就像神舟飞船返回舱的防热瓦。它是消耗品。每一次燃烧,都是不可逆的。这意味着,这台发动机,不可能进行第二次点火。”
“没错。”何维肯定了他的说法,“这种方案,简单、廉价、可靠。但它从根源上,就断绝了我们实现‘可回收火箭’的可能。我们的火箭,如果还是一次性的,那我们在全球商业航天市场上的成本优势,就无从谈起。”
控制中心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刚刚还沉浸在巨大喜悦中的工程师们,此刻才真正明白何维那句“一次性烟花”的残酷含义。
他们所谓的“成功”,不过是在何维早已规划好的技术路线上,完成了一次最基础的“新手村任务”而已。
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刚刚开始。
何维没有给他们太多沮丧的时间。
他带着团队返回了指挥中心,在那块巨大的电子屏幕上,调出了【祝融一号】的第二阶段设计图。
“现在,我正式向大家发布【祝融一号】的第二阶段核心目标。”
“放弃烧蚀冷却。我们必须实现再生冷却。”
屏幕上,【昆仑引擎】的数字孪生模拟,清晰地展示着“再生冷却”的原理。
在将超低温的液态甲烷注入主燃烧室之前,先让它流经喷管壁内部,那数百根如同毛细血管般,错综复杂的细小管道。
模拟中,代表着超低温燃料的蓝色流体,在流经管道时,带走了喷管壁上那代表着巨大热量的红色区域。
最终,被预热的燃料进入燃烧室,燃烧得更加充分。
而整个喷管的金属主体结构,在内外温差的动态平衡下,始终保持在材料可以承受的安全温度之内。
“只有这样,”何维的声音,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断力,“我们的发动机,才能拥有一副可以承受住地狱烈焰反复炙烤的,真正的不坏之身。也只有这样,它才具备了被回收、被重复使用的前提。”
“这是我们通往星辰大海的必经之路,没有任何捷径。”
这个方案,在理论上,完美无瑕。
但它立刻,就引来了陆国兴和材料学专家们,巨大的,几乎是绝望的质疑。
“何总工!”一位负责精密加工的老师傅,站了起来,他的声音都在发抖,“这个方案,在工程上是无法实现的!”
他指着屏幕上那些比头发丝还细的内部管道。
“我们刚刚炼出的‘祝融钢’,是一种高强度、高韧性的特种不锈钢!它的硬度,比我们之前用来造模具的‘昆昆仑钢’还要高!要在如此坚硬的材料上,用钻头加工出几百根深度超过一米,直径却只有几毫米的内部冷却管道,还要保证它们绝对不能有任何泄漏。”
“这根本就不是现有工艺能够做到的事情!即便能用特种钻头勉强做到,一台发动机喷管的加工成本和报废率,也将会是天文数字!”
这位老师傅的话,如同一块巨石,再次将众人的心,压入了谷底。
是啊。
理论上的完美,与工程上的可实现性,是两回事。
团队刚刚还被“再生冷却”的美好蓝图所点燃的希望,迅速被残酷的,来自“物理加工极限”的现实所扑灭。
他们又一次,撞上了一堵看起来无法逾越的高墙。
面对团队的疑虑和近乎绝望的情绪,何维的脸上,却再次露出了那个熟悉的,充满了从容与自信的微笑。
他平静地走到一台【青苹果】电脑前,在那张“再生冷却”喷管的设计图旁,打开了另一个【昆仑引擎】窗口。
“谁说,”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戏谑,也带着一丝即将揭晓谜底的神秘,“我们一定要用‘钻孔’和‘焊接’的方式,来制造管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屏幕上新打开的窗口中。
窗口里,【洛书一号】工业级金属3D打印机的虚拟激光束,正在一层一层地,以一种“生长”的方式,构建着一个内部结构极度复杂的,完全一体成型的火箭发动机喷管。
那些传统工艺无法加工的,如同人体毛细血管般的内部冷却管道,在这个“生长”的过程中,被自然而然地,完美无瑕地,创造了出来。
那一瞬间,整个指挥中心,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明白了。
何维为他们指明的,从来就不是一条死路。
他只是在用一个问题,来引出下一个,更高维度的答案。
喜欢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