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维那句“为女高音搭建舞台”的话,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指挥中心里激起了层层涟漪。
“什么意思?”
“利用谐振?这怎么可能?那是纯粹的破坏力啊!”
“何总工是不是因为压力太大,思路出现了一些问题?”
工程师们面面相觑,窃窃私语。
他们完全无法理解何维的逻辑。
在他们几十年来所学的教科书里,“燃烧谐振”就是等同于“癌症”的代名词,是所有发动机设计师避之不及的瘟神。
所有的研究方向,都聚焦于如何“抑制”它、“消除”它。
而现在,他们的技术领袖,却说要去“利用”它?
这已经不是技术路线的分歧了,这简直是世界观的颠覆。
赵东升和陆国兴两位老人,同样眉头紧锁。
他们看着白板上那些何维随手画出的,奇形怪状的螺旋挡板和亥姆霍兹共振腔般的结构,眼神里充满了深深的困惑。
这些东西,完全违背了现代火箭发动机追求“简洁、高效”的主流设计哲学。
在他们看来,这些多余的结构只会增加发动机的死重,扰乱内部的流场,百害而无一利。
“何总工,”陆国兴终于忍不住开口了,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劝诫,“我们是不是应该更稳妥一些?也许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前苏联RD-180发动机的经验,通过调整喷注器的设计,来规避谐振产生的频率。”
“规避?”何维打断了他,摇了摇头。
“老陆,规避,意味着妥协。意味着我们要阉割掉一部分发动机的性能,去绕开这个危险区。这就好像为了不遇到山贼,我们就永远不走那条最短、最快的路。”
他走到巨大的电子白板前,指着那些他画下的,在别人看来“多余”的结构。
“而且,你们都理解错了。”
“我不是要利用谐振的‘破坏力’。”
“我要利用的,是它背后那纯粹而强大的‘规律’。”
何维深吸了一口气,他知道,他接下来要做的,不仅仅是给出一个技术方案,更是要为整个团队,进行一次关于底层科学思想的“布道”。
他打了个响指。
【昆仑引擎】的“微观尺度金属凝固过程模拟”模块,再次被激活。
大屏幕上,第87秒灾难发生时的虚拟场景,被完美地复现了出来。
所有人都能清晰地看到,那道代表着“压力波”的红色能量流,是如何在燃烧室内毫无规律地来回冲撞,像一头被困在笼子里的野兽,最终撕碎了脆弱的笼子。
“你们看,”何维指着那团狂暴的红色能量流,“这就是我们一直试图‘堵住’的洪水。”
“我们过去的思路,是不断地加固堤坝——也就是强化喷管的材料和结构。但事实证明,洪水的力量,超过了任何堤坝的承受极限。”
“大禹治水的故事,我们都听过。堵,是堵不住的。”何维的声音,变得沉稳而富有哲理,“唯一的办法,是‘疏’。”
他一边说,一边将白板上画的那些新结构,同步加载到了虚拟的发动机模型中。
那些螺旋状的挡板,和亥姆霍兹共振腔般的声腔,瞬间出现在了燃烧室和喷注器的内壁上。
“你们看这里,”他首先指向那些亥姆霍兹共振腔,“我把它称为‘蓄洪区’。当特定频率的压力波经过这里时,这些微小的空腔,会像海绵一样,将这部分能量吸收、耗散掉,把它从一股尖锐的破坏性冲击,变成一股温和的背景噪音。”
紧接着,他又指向那些螺旋状的挡板。
“而这些,是‘导流渠’。”
“它们会主动地,将进入燃烧室的燃料和氧化剂混合气体,引导成一种稳定的、可控的螺旋涡流。这种涡流,从根本上就破坏了产生‘线性谐振’的物理条件。这就好像我们主动为洪水,挖掘了一条更深、更宽的新河道,让它只能按照我们设定的路线,平稳地向前流动。”
“堵,不如疏。疏,不如导。”
何维的声音在安静的指挥中心里回响。
“我们不是在与‘谐振’这个魔鬼对抗。我们是在理解它、尊重它,并最终为它制定新的‘游戏规则’。”
“我们为它修建了蓄洪区,为它铺设了导流渠。我们让它从一个狂暴的破坏者,变成了一个在我们定义的体系内,平稳运行的能量载体。”
这番充满了东方哲学智慧的讲解,让在场的所有工程师,都听得如痴如醉。
他们第一次发现,原来冰冷、坚硬的工程技术背后,还可以有如此深刻的,充满了东方思辨之美的哲学思想。
为了让这种“思想”变得更加具体,何维启动了加载了新设计的,全新的仿真模拟。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死死地盯着屏幕。
模拟开始。
代表着“压力波”的红色能量流,再次出现。
但这一次,它不再是狂暴的、毫无规律的野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