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理论是完美的。
但实现理论的“材料”,存在吗?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何维身上。
这一次,何维没有再卖关子。
“现在不存在。”他平静地回答,“但不代表,我们创造不出来。”
他转过身,将另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文件,调取了出来。
那是一份全新的,【洛书一号】3D打印机的工艺参数方案。
“我们将采用一种全新的增材制造工艺。”何维解释道,“我们不再是简单地,将金属粉末熔化、堆叠。”
“而是在打印的过程中,用一道功率稍低的激光束,对刚刚凝固成型的金属薄层,进行一次高速的、高能量的‘激光冲击强化’处理。”
何维的【启示】AI,早已从超越时代的材料学数据库中,找到了这项技术的理论基础。
激光冲击,可以在金属材料的表层和亚表层,形成巨大的残余压应力。
这种压应力,就像给金属穿上了一层无形的“紧身衣”,可以极大地提升其抗疲劳性能和强度。
“同时,”何维继续说道,“我们还要对我们的‘祝融钢’配方,进行微调。加入微量的‘钛’和‘铌’元素,来进一步提升它的低温韧性和弹性模量。”
“简单来说,”何维做了一个总结,“我们不是要去寻找一种新材料。”
“而是要用一种全新的,融合了‘增材’和‘强化’的复合工艺,去‘驯化’我们已有的材料,让它在保持刚性的同时,拥有我们需要的‘柔韧’。”
……
接下来的一个月,【洛书一号】再次变成了整个基地的焦点。
它不再打印完整的部件,而是开始打印一种全新的东西——薄如蝉翼带有复杂波纹结构的金属管。
每一次打印,都伴随着两束激光的协同工作。
一束负责熔化成型。
另一束则像一个无形的铁锤,对刚刚成型的结构,进行着微观尺度的反复“捶打”。
失败,是家常便饭。
最初打印出的波纹管,要么太脆,在压力测试中直接爆裂。
要么太软,无法提供有效的缓冲。
整个团队,在何维的带领下,再次进入了那个充满了枯燥与挑战的“参数迷宫”。
激光冲击的能量密度、脉冲频率、冲击点阵的排布方式……
每一个参数的微小变动,都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材料性能。
直到半个月后的一天。
当一根闪烁着奇异的,深邃的幽蓝色金属光泽的波纹管,被从【洛书一号】中取出时。
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成功了。
这根全新的“脉动缓冲器”原型,在接下来的测试中,展现出了惊人的性能。
它完美地通过了超低温、超高压环境下的,超过一百万次的循环疲劳测试!
这意味着,它足以支撑一台可回收火箭,进行数十次甚至上百次的重复使用。
当这根如同艺术品般的“蓝色幽灵”,被小心翼翼地安装在了【祝融一号E型】那银色的发动机主体上时。
它看起来是那么的突兀,那么的“非主流”。
却又蕴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充满了智慧的和谐之美。
它就像一颗为了平息POGO振动这颗“心脏病”而准备的,独一无二的“速效救心丸”。
而现在,到了检验药效的时刻。
喜欢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