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一架直升机降落在“东方港”号那堪比足球场大小的宽阔甲板上。
何维在平台总设计师王建国博士的陪同下,走下了飞机。
王建国,这位在中国船舶工程领域德高望重的老专家,此刻的脸上,却带着一丝与周围喜庆气氛格格不入的凝重。
“何总工,”他指着脚下这片由特种钢铺就的,看似坚如磐石的甲板,“欢迎来到我们为你准备的,全世界最先进,也是最不合格的‘靶子’。”
何维没有说话,他只是静静地感受着。
海风拂面,带着咸湿的气息。
天气晴朗,海面风平浪静。
然而,他却能清晰地捕捉到,脚下这座排水量超过三万吨的钢铁巨物,正在进行着永不停歇的轻微起伏与摇摆。
“这就是问题所在。”王建国院士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奈,他指向甲板中心那个巨大的,画着红旗徽标的圆形着陆区。
“我们的动态定位系统,可以在全球任何海域,将平台的水平位置误差,控制在正负一米以内。我们的主动式减摇鳍,可以在四级海况下,将平台的横摇和纵摇角度,抑制在一度以内。”
“这些数据,在船舶工程领域,已经是世界顶级的水平。”
他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了深深的无力感,“但对于需要垂直降落的火箭来说,这点误差是致命的。我们的火箭发动机,实现了厘米级的精准控制。但我们这片‘大地’,却在以‘米’为单位,做着永不停歇的,毫无规律的布朗运动。”
“您无法让一支画笔,在一张不断晃动的画布上,画出一条完美的直线。”王建国院士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上周的海试报告,您已经看到了。在三级海况下,甲板着陆点的瞬时垂向位移,最大达到了两米!这意味着,当火箭的着陆腿即将接触甲板的那一瞬间,甲板可能突然‘离了两米!”
“这种撞击,是任何着陆缓冲系统都无法承受的。”
“何总工,我必须坦率地告诉您。”王建国博士的眼神,充满了作为一个科学家的坦诚与沮丧,“这已经不是工程技术的问题了,这是物理极限。”
“除非,我们能让大海,停止呼吸。”
王建国的话,让跟在何维身后的发动机团队成员,刚刚还因为胜利而火热的心,瞬间沉了下去。
他们费尽心血,将天空中的挑战一一攻克。
却没想到,最终阻挡在他们面前的,是来自脚下这片蓝色星球的,最原始、最蛮横,也最无法抗拒的力量。
“王博士,辛苦了。”何维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意外或沮丧。
他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个结果。
“我们不能让大海停止呼吸。但我们可以让我们的火箭,学会跟上它的呼吸节奏。”何维的回答,让王建国博士愣住了。
……
回到位于平台的指挥中心。
一场由何维亲自主持,集合了发动机控制、飞行控制、船舶工程、测控通信等所有相关领域专家的紧急会议,立刻召开。
“最简单的方案,”飞控小组的负责人率先发言,“是利用高精度的差分GPS信号。我们在平台上设置一个GPS基准站,将修正信号实时地发送给正在返航的火箭。火箭的飞控系统,就可以根据平台的实时位置,在最后几秒钟,动态地修正自己的着陆弹道。”
这个方案,听起来合情合理,也是目前航天界的主流思路。
然而,何维却毫不犹豫地直接否决了它。
“不行。”他的语气斩钉截截。
“为什么?”飞控小组负责人不解地问道。
“两个原因。”何维伸出两根手指。
“第一,技术原因。民用的GPS信号,即使经过差分修正,其厘米级的定位精度,也需要几秒钟的解算时间。它的更新频率,跟不上海浪那瞬息万变的随机起伏。更重要的是,它在垂直高度上的误差,远大于水平误差。这恰恰是我们最不能接受的。”
“第二,也是最根本的原因,”何维的目光,变得无比深邃,充满了战略家的冷静,“GPS是美国人的。它的所有权、解释权、控制权,都在五角大楼手里。在和平时期,它或许是一个可靠的工具。但未来呢?当我们的商业航天,发展到足以威胁他们利益的时候,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在我们的火箭即将着陆的那几秒钟,对特定区域的信号,进行干扰、加密,甚至是欺骗?”
“我们不能,也绝不可以,将我们整个可回收火箭体系的最后一环,这个最关键的‘临门一脚’,建立在别人技术上。”
“我们的眼睛,必须是我们自己的。”
何维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他们第一次意识到,何维思考问题的维度,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层面,上升到了关乎整个体系生死存亡的战略安全高度。
“那我们该怎么办?”王建国院士的声音沙哑,他想不到任何可以替代GPS的方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