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点火测试的完美成功,为【神行者一号】注入了最后的自信。
那首由“非同步点火序列”奏响的钢铁交响曲,驱散了所有人心头的阴霾。
但所有人都清楚,地面上的咆哮,无论多么雄壮,都还算不上真正的飞翔。
火箭终究是要飞向天空的。
在进行真正的轨道级发射之前,还有最后一道,也是最关键的一道考验——垂直起降,也就是内部戏称的“跳跃”测试。
它将是对“深度节流”、“飞控算法”和全新的“着陆腿缓冲系统”的第一次真实综合性大考。
为了降低风险和成本,执行这次“跳跃”任务的,并非那枚完整的【神行者一号】SXZ-T1。
而是一台被工程师们戏称为“草蜢”的,外形略显粗短的专用测试飞行器。
它没有安装整流罩和二级箭体,只保留了底部的“奥克塔”桁架、燃料储罐、以及四条巨大的,如同昆虫肢节般的碳纤维着陆腿。
它的心脏,也从九台发动机,简化为位于中央的那一台【祝融一号E型】。
它的任务目标很简单:点火升空,垂直爬升至100米的高度,在空中进行短暂悬停,然后再次点火,精准地降落在发射台旁边的着陆坪上。
整个过程,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可回收火箭技术的所有核心精髓。
……
测试当天,文昌发射场的天空,一碧如洗。
微风拂面,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发射天气。
“草蜢”号测试飞行器,安静地矗立在发射台中央,等待着被唤醒。
指挥控制中心里,气氛却远比之前的静态点火还要紧张。
因为这一次,不再有坚固的固定夹具。
那头钢铁巨兽将被彻底释放,它的命运,将完全交由何维编写的飞控代码来主宰。
“各单位注意,‘草蜢’号首次低空起降测试,进入最终倒计时。”何维的声音,依旧平静得如同古井无波。
然而,就在倒计时进入最后一分钟时。
一个紧急通讯请求,突然切入了主指挥频道。
“指挥中心,这里是气象雷达站!”通讯员的声音带着一丝焦急,“刚刚监测到,在100米至150米空域,一股突发性的高空风切变正在快速形成!预计在五分钟后,将抵达测试空域上方!瞬时风速可能超过20米/秒!建议终止测试!”
这个突发警报,像一块巨石,砸入了平静的湖面。
“中止测试!”
赵东升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脱口而出。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他太清楚“风切变”这个词的可怕。
它就像空中一个看不见的“湍流旋涡”,足以在瞬间撕裂飞机的翅膀,更何况是一枚需要进行精细姿态控制的,正在悬停的火箭!
“何总工,不能冒这个险!”陆国兴也急切地劝说道,“我们的飞控系统,还从来没有经受过这种真实、恶劣气象条件的考验!我们应该等,等到一个万无一失的天气窗口!”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何维身上。
他的眉头微锁,看着气象云图上那块正在快速逼近的红色区域,手指在控制台上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
所有人都以为他会下令中止。
然而,几秒钟后,他却抬起头,脸上露出了一个充满了挑战意味的笑容。
“不。”
他摇了摇头。
“测试,按原计划进行。”
他的决定,让所有人,包括赵东升和陆国兴,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何维看着他们不解的眼神,平静地解释道:
“我们的火箭,未来不可能只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发射和回收。暴雨、大风、低云层,都将是我们未来商业运营中必须面对的常态。”
“今天,”他指了指屏幕上那块正在逼近的风切变区域,“这位不请自来的‘陪练’,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送给我们的一份礼物。它是检验我们控制系统鲁棒性和极限性能的,最好的试金石。”
“我相信我们的飞控代码。现在,我需要你们,也相信它。”
何维的话,带着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说服力。
刚刚还充满担忧的飞控小组工程师们,眼中瞬间燃起了战意。
“听总工的!我们的冗余设计,足以应对三倍以上的突发状况!”
飞控小组负责人,那位年轻的李博士,第一个站出来表态。
赵东升和陆国兴相视一眼,从彼此的眼中,都看到了那种熟悉的信任。
他们不再多言,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
“倒计时继续。”何维下达了最终指令。
“5,4,3,2,1,点火!”
伴随着一声沉闷的轰鸣,【祝融一号E型】再次被唤醒!
这一次,它喷出的烈焰,不再是徒劳地撞击着导流槽,而是实实在在地,推动着“草蜢”号那数十吨重的身躯,脱离了地面!
它飞起来了!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这头略显笨拙的钢铁“草蜢”,以一种奇异而优雅的姿态,垂直向上攀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