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咔哒”一声清脆的机械锁扣声在寂静的驾驶舱内回响,【天梭一号】与【探索者一号】之间的连接通道被正式建立。
那次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惊心动魄的手动太空对接,不仅完美化解了一场潜在的危机,更像是一场无声的“加冕仪式”,彻底奠定了何维在这支三人宇航队中,无可争议的领袖地位。
李道宏此刻看向何维的眼神中,多了一份下属对指挥官的绝对信服。而林兰,则更是将之前所有的紧张,都化为了一种对指令长的、近乎于“偶像崇拜”般的安心感。
她知道,只要这个男人在,哪怕是身处绝境,也总能找到那条通往胜利的唯一路径。
“好了,别愣着了,”何维解开安全带,从驾驶席上站起身,打破了舱内的寂静,脸上恢复了轻松的微笑,“我们的‘新家’,还在等着我们去视察呢。”
三人依次穿过狭窄的对接通道,当【探索者一号】内部的舱门,在他们面前缓缓开启时,即便是早已对其内部结构了如指掌的李道宏和林兰,也不禁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如果说【天梭一号】的驾驶舱是“未来战斗机”,那么【探索者一号】的“舰桥”,则更像是一座悬浮在星海之中的“全景作战指挥中心”。
它位于整个飞船的最前端,拥有巨大的、由特种高强度复合透明材料制成的弧形舷窗,可以将璀璨的星河与蔚蓝的地球,毫无遮挡地尽收眼底。
舰桥内部的空间,远比任何传统载人飞船都要宽敞。
其核心,便是那个被李道宏戏称为“三位一体”的协同式宇航中心。
指令长何维的席位位于中央,正对着主舷窗,拥有最高的飞行控制和决策权限。
他的面前,没有任何实体仪表,只有一片可以根据需求、随时变换显示内容的、幽蓝色的全息触控界面。
他的左后方,是总工程师李道宏的“工程神殿”。
一座环形的控制台上,正以三维立体的形式,缓缓旋转着【探索者一号】完整的、精确到每一根管线、每一个阀门的数字孪生模型。
任何一个部件的实时状态、温度、压力,都以数据流的形式,瀑布般地刷新着。
李道宏可以在这里,监控这艘旗舰的每一个角落。
而右后方,则是生命科学家林兰的“生命绿洲”。
这里同样是全息界面,但显示的内容却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乘员的实时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舱内的氧气循环、水再生系统、以及小型生态培养箱内的植物生长状态,都以一种极其直观的、图形化的方式呈现着。
这里,没有传统飞船那种冰冷、压抑的机械感,更像是一个高效、宁静、充满了未来科技美感的“天空之城”的心脏。
“各自就位,进行全舰最终检查。”何维坐上中央的指令长席位,下达了登舰后的第一道指令。
“明白!”
李道宏和林兰立刻进入了各自的角色,开始了启航前最关键的准备工作。
“工程系统自检启动,【烛龙】能源核心输出稳定,功率百分之一百。”
“结构应力传感器网络正常,所有对接模块连接状态完美。”
“生命维持系统启动,内部循环建立,空气成分正常,压力稳定。”
一条条指令的下达,一个个模块的唤醒,一项项数据的确认。
【探索者一号】这头沉睡的银色巨兽,在三位主人的协同操作下,如同被注入了灵魂,缓缓地、从内到外地,苏醒过来。
半小时后,所有检查工作完成。
李道宏抬起头,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向何维报告:“指令长,【探索者一号】状态完美,随时可以启航!”
“很好。”何维点了点头,他的目光,望向舷窗外那颗越来越遥远的蓝色星球。
“调出‘红旗星图’,准备规划地月转移轨道。”
随着他的指令,舰桥中央的空气中,一片巨大的、由无数光点和线条构成的三维立体星图,被瞬间点亮!
蔚蓝的地球与银白色的月球,悬浮在星图的两端。“红旗星图”系统已经根据当前的引力环境、飞船质量和太阳风状态,计算出了一条闪烁着淡金色光芒的、理论上的最优地月转移轨道。
这条轨道,优雅、高效,几乎是一条完美的霍曼转移弧线。
换做任何一位传统的飞船指令长,此时要做的,恐怕就是直接点击“确认”,然后将一切交给强大的自动驾驶系统。
但何维,却并没有这么做。
“道宏,”他看向自己的总工程师,“把‘星图’的运算结果,和我们过去一个月,实际观测到的高层空间环境数据,进行一次交叉验证。我需要你特别关注微型陨石带的最新分布,以及南大西洋异常区的实时磁场强度。”
“明白!”李道宏立刻开始在自己的工程控制台上,调动海量的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
几分钟后,他的脸色微微一变:“指令长,有发现。“红旗星图”建议的轨道,在入轨后的第十七个小时,将会穿过一片新近形成的、尚未被公开数据收录的微流星体碎片带。虽然撞击概率低于万分之一,但依旧存在风险。另外,南大西洋异常区的辐射峰值,比模型中的理论值,要高出百分之十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