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沃尔夫斯堡。
大众汽车集团总部,顶层会议室。
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一个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冷静着称的德国人,此刻正疲惫地捏着鼻梁。
巨大的会议屏幕上,十三张来自全球各大区负责人的面孔,都笼罩着一层如出一辙的阴霾。
“北美市场,”负责美国业务的总裁声音沙哑,“由于美元的剧烈贬值和本土通胀,我们的经销商库存成本在一周内上升了22%。消费者信贷几乎停滞,销量预测需要下调至少百分之六十。”
“中国市场,”大中华区负责人紧接着说道,“情况稍好,但人民币兑美元的快速升值,使得我们从欧洲进口的核心零部件价格暴涨。我们的合资伙伴已经三次提出要重新商定利润分配,否则他们将无法承担上涨的成本。”
最糟糕的消息,来自集团的首席财务官。
“先生们,问题的核心不只是销量。”他的声音像一块冰,“我们手上持有超过五百亿美元的现金储备,它们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贬值。同时,我们全球供应链上所有以美元计价的原材料——钢铁、铝、铜、锂、钴——全部撕毁了长期合同,要求以日度浮动价格结算。”
他切换了屏幕上的图表,一根代表着大众集团生产成本的曲线,像一条被垂直发射的火箭,刺穿了屏幕的顶端。
“结论很简单,”财务官总结道,“如果我们不立刻采取行动,再过三个月,我们每生产一辆汽车,都将处于亏损状态。大众,这个德国工业的骄傲,将变成一台烧钱的机器。”
会议室内陷入了死一样的寂静。
这些德国工业界的精英们,第一次感受到了这种深入骨髓的无力感。
他们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线,最优秀的工程师,最强大的品牌。
但这一切,在华盛顿那台轰鸣的印钞机面前,都显得如此脆弱。
他们就像一群被绑在铁轨上的巨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列名为“美元洪水”的火车,高速向自己撞来。
“红旗集团呢?”迪斯突然开口,问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刺耳的问题,“他们的‘红旗智造’,我们全球最大的竞争对手,他们的反应是什么?”
没有人能回答。
因为在过去这混乱的72小时里,红旗集团仿佛从地球上消失了。
他们没有发表任何声明,没有召开任何新闻发布会,他们的股价因为不在西方交易所上市而毫发无损。
他们就像一个位于风暴中心的、绝对平静的台风眼,静静地看着外面的世界天翻地覆。
这种沉默,比任何声明都更令人恐惧。
同一时间,红旗工业集团,总装车间。
这里是“红旗智造”电动汽车的心脏。
与全球汽车产业的一片哀嚎形成了鲜明得近乎残酷的对比,这里的一切,都运转得如同最精密的天文时钟。
上千台形态各异的工业机器人,在明亮的厂房内悄无声息地协同工作。
【洛书·巨灵】系列3D打印机正打印着一体化的车身骨架。
巨大的【河图】压铸机,每一次闭合都伴随着低沉的轰鸣,将一整块闪耀着金属光泽的、完美的底盘部件吐出。
传送带上,身穿统一蓝色工装的工人们,表情平静,动作娴熟。
他们的工资和福利刚刚在上个季度又获得了提升,丝毫没有受到外界通胀风暴的影响。
因为他们用来购买日常用品的那个名为“红旗生活”的内部应用,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和三个月前一模一样。
车间主任王建国,正拿着一个数据终端,巡视着生产线。
终端上,代表着“原材料库存健康度”的指标,始终保持在代表“极度安全”的绿色区域。
“王主任,这是这个月的产量报告,超额完成了8%。”
一个年轻的工程师走过来,递上报表,语气轻松。
“不错。”王建国点了点头,“告诉兄弟们,别松劲。集团刚下了新指令,未来三个月,产能要再提高20%。”
“还要提?咱们现在的产量已经快把仓库堆满了。”年轻工程师有些不解,“北美和欧洲的市场不是都因为制裁……”
“谁说这些车是给他们的?”王建国笑了笑,眼神里带着一种普通工人所特有的、对集团高层的朴素信任,“你没看新闻吗?外面那些国家,好多都乱套了。我猜,何总这是准备拿咱们的车,去干点大事。”
昆仑厅。
何维面前的屏幕上,一边是大众集团那场充满绝望的全球高管会议的录音摘要。
另一边,则是王建国与工程师那段轻松的对话。
“恐慌和稳定是世界上反差最强烈的两种情绪。”
何维看着这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平静地说道。
他的身边,站着林秋宜和赵东升,红旗集团文武两大支柱。
“我们是怎么做到的?”林秋宜替赵东升问出了那个所有人都好奇的问题,“我负责集团的财务,但即便是我的权限,也无法看到‘冬蛰’计划的全貌。我只知道,我们的资产负债表,在这场全球金融海啸中,坚如磐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