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的诞生,如同一把钥匙,彻底打开了铜都城知识传承的大门。
阿月和几个聪明的孩子,成了第一批能熟练运用纸笔的人。
她们用那支简陋的毛笔,歪歪扭扭地记录下学堂的每一个新字,每一次功劳股的增减,以及燧长老关于熔炉火候的零星心得。
知识,第一次以一种轻盈而精准的方式,开始被固化、被累积。
然而,何维心中清楚,文字和知识的藤蔓,必须攀附在坚实的食物根基上,才能茁壮成长。
铜都城,依然很饿。
聚落里的每一个人,都在拼命地劳作,但粟米的产量,始终徘徊在一个危险的边缘。
辛苦一年,收成的粮食只勉强够所有人度过一个冬天。
这种脆弱的平衡,随时可能被一场天灾打破。
这天下午,何维没有去训练场,而是来到了聚落外那片刚刚开垦出来的田地。
几十个农夫,正顶着烈日,进行着最原始的耕作。
他们使用的工具,是石斧和火。
先将杂草和灌木砍倒,晒干后放一把火烧掉,草木灰便成了天然的肥料。
这被称为“刀耕火种”。
接着,他们用“二齿耜”,一种用Y形树杈制成的简陋木犁,由两三个人合力,艰难地在坚硬的土地上划开一道道浅浅的沟壑。
效率低下,汗流浃背。
一个农夫脚下的土地里有块大石头,他的二齿耜“咔嚓”一声,从中断裂,人也摔了个跟头。
他爬起来,没有抱怨,只是默默地捡起断裂的木头,准备回去再找一根合适的树杈。
何维默默地看着这一切。
他走到一个经验最丰富的老农身边,老农叫“禾根”,因为他侍弄了一辈子粟禾。
“禾根,”何维问,“像这样一块地,从开垦到播种,需要多久?”
禾根擦了擦汗,恭敬地回答:“首领,这样一块地,得五个壮劳力,干上差不多十天。这还是土好的情况,要是石头多,更慢。”
“播种呢?你们是怎么播种的?”
禾根从腰间的兽皮袋里,抓出一把金黄的粟米种子,向何维展示他们的方法:挖一个小坑,丢几粒种子进去,再用脚把土踩上。
点播。
随意,浪费,且出苗率极低。
何维的心沉了下去。
铜都城的农耕技术比他想象的还要原始。
是时候,让青铜的力量,流入这片古老而贫瘠的土地了。
当天晚上,何维再次召集了核心成员。
他没有说任何话,只是将一张刚刚画好的图纸,铺在了所有人面前的石桌上。
那张粗糙的麻纸上,用清晰的墨线,勾勒出两个他们从未见过的器物。
第一个,像一个锋利的“铧”,后端有弯曲的手柄和长长的横梁。
“这个,叫‘犁’。”何维指着图纸,声音沉稳,“它的前端,我们将用最坚硬的青铜来铸造。它的身体,用最坚韧的铁木来制作。它不再需要人来拉。”
他顿了顿,抛出了一个震撼性的概念。
“我们将用马来拉动它。一匹马的力量,胜过十个壮汉。有了它,一个人,一匹马,一天开垦的土地,将比你们现在十个人干十天的还要多!”
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用马……去拉地里的一个铜家伙?
这个想法,太过惊世骇俗。
矛瞪大了眼睛:“首领,马是用来骑着打仗的,让这么高贵的牲口去地里干活,是不是……太浪费了?”
何维摇了摇头:“矛,记住,任何能让我们吃饱肚子的东西,都是最高贵的。一匹马拉着犁,能让我们多养活一百个人。这,才是它最大的价值。”
接着,他指向图纸上的第二个器物。
它像一个有着三只脚的奇怪漏斗,下面连着可以挖掘土地的犁头。
“而这个,叫‘耧车’。”何维解释道,“我们不再需要弯腰去挖坑,也不再需要随意地洒下种子。我们只需要在前面的漏斗里装满种子,然后推着它前进。它的‘脚’,会自动在地上开出深浅一致的沟,同时,种子会均匀地从漏斗里漏进沟里。播种,将变得像走路一样简单精准。”
犁,代表着耕作效率的革命。
耧,代表着播种技术的飞跃。
当何维将这两个“神器”的原理讲完,整个石屋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燧长老看着那张图纸,双手都在颤抖。
他不是农夫,但他是一个顶级的工匠。
他能从那简洁的线条和巧妙的结构中,看到一种超乎想象的智慧。
“浑然一体……借力打力……均匀播撒……”他喃喃自语,“首领,这……这简直是神的造物!”
渔敏锐地意识到,如果这两个东西真的能实现,铜都城将不再为食物发愁。一个能产出海量食物的部落,它能供养的战士,能铸造的武器,将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首领,您……您是想让我们用珍贵的青铜,去做这些……刨土的玩意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石器星辰我在一万年前重启文明请大家收藏:(m.20xs.org)石器星辰我在一万年前重启文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