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维的话,如同一颗投入湖中的巨石,在所有新旧族群的心中,激起了滔天巨浪。
没有永远的贵族,也没有永远的贱民。
身份,只取决于你能为这座城市带来什么。
这个理念,太过颠覆,也太过残酷,却又充满了令人无法抗拒的、公平的诱惑。
对于老祭司风和她那些还沉浸在悲伤与麻木中的族人来说,这句话,是她们在黑暗中看到的第一缕光。
她们不再是等待怜悯的“战利品”,而是拥有了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变命运的机会。
而对于矛、坚这些“老人们”来说,这句话,则是一种无形的鞭策。
他们引以为傲的“元老”身份,并非牢不可破。
如果他们不努力,随时可能会被那些更渴望、更拼命的新人超越。
一场围绕着“价值”和“身份”的无声竞赛,在铜都城内部,悄然进行。
城市的重塑,在何维的强力推动下,以一种惊人的速度进行着。
“新人营”里,老祭司风,这位曾经的精神领袖,展现出了惊人的管理才能。
她将所有高山部落的族人,按照年龄和性别,分成了不同的劳作小组。
孩子们,除了每天必须去阿月的学堂学习语言和文字,剩下的时间,就是去田野里,捡拾石块,或者跟在“织女司”女人的身后,学习如何捻线。
女人们,则承担了大部分的后勤工作。
她们纺织、缝补、去森林采集、去河边清洗……用一切可以付出的劳动,去换取那份能让家人活下去的口粮和功劳股。
没有人抱怨。
因为她们亲眼看到,那些累倒、受伤的人,会被立刻送进觅的医护营,得到草药和干净绷带的治疗。
因为她们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孩子,从阿月的学堂回来后,用小树枝,在沙地上画出那些他们看不懂,却知道无比珍贵的汉字。
因为他们知道,当功劳股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就可以向“墙”的建设组申请,为自己的家人,建造一间真正能遮风挡雨的泥草屋,从而走出“新人营”,成为一个真正的“铜都城自由民”。
希望,是比任何鞭子都更有力的驱动力。
仅仅一个月,高山部落的人,就用他们惊人的韧性和勤劳,为这座城市带来了肉眼可见的变化。
那条通往东方的商道,在数百名劳动力的疯狂堆砌下,每天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延伸。
城内,一座座新的泥草屋拔地而起,整个聚落的规模,扩大了近一倍。
而高山部落的女人们,带来的“嫁妆”,也开始显现出它们的价值。
她们带来的那几十头瘦弱的牛羊,在禾根的精心照料下,开始繁衍。铜都城,第一次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畜牧业”,而不再仅仅是圈养着几头盘羊。
她们带来的,还有独特的鞣皮技术。
她们鞣制出的兽皮,比铜都城原有的更加柔软、耐用,这让磐石卫队的皮甲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不同族群的技艺,在何维的强制整合下,开始了第一次的交流与融合。
何维将这套行之有效的“新人融入”模式,迅速地复制。
当另外两支“搜寻者”小队,陆续带回了总数超过两百人的、来自不同濒危小部落的族人时,铜都城已经拥有了一套成熟的“消化”流程。
所有新人,无论来自哪里,第一站,都是“新人营”。
在这里,他们将接受阿月和老祭司风的“思想改造”,学习铜都城的语言、文字和律法。
然后,他们将作为最底层的劳动力,被投入到城市的各个基础建设中去。
只有通过劳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并且接受了铜都城的文化和规则,他们才有资格,走出新人营,根据自己的技能,被分配到农垦区、卫城,或是成为一个普通的自由民。
“人口”,这种最宝贵的资源,正在以一种工业化的流水线模式,被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铜都城发展的燃料。
城市的阶层,也在这种模式下,被清晰地划分了出来。
最顶端的,毫无疑问,是以何维为核心的、掌握着最高军事和技术权力的统治阶层。
这个阶层,包括了商的亲卫、燧的工匠、以及渔的风之刺客。
他们掌握着最核心的秘密,享受着最高的功劳股待遇。
第二阶层,是磐石卫队和城防组这样的军事贵族,以及禾根的神农司、墙的建设组这样掌握着一技之长的技术官僚。他们是城市的中坚力量,是秩序的维护者和主要贡献者。
第三阶层,则是数量最多的、原大河部落和骸骨部落的“老自由民”。他们拥有自己的小屋和少量的功劳股,他们是这个社会的主体,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同时也面临着被“新人”超越的巨大压力。
最底层的,就是那些生活在“新人营”里的新移民。他们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最廉价的劳动力,去换取一个渺茫的、向上攀爬的机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石器星辰我在一万年前重启文明请大家收藏:(m.20xs.org)石器星辰我在一万年前重启文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