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平原,铜都城。
清晨的钟声,准时在城市上空响起。
这学宫钟楼上新安装的巨大铜钟发出的声音,它标志着新一天劳作的开始。
陶,一个三十多岁的制陶工匠,打着哈欠,从他那温暖的水泥砖房里走了出来。
他的妻子,一个来自高山部落的女人,早已为他准备好了早餐——一碗热气腾腾的、加了奶酪的粟米粥,和两块烤得焦黄的麦饼。
“今天又要去银行吵架吗?”
妻子一边为他整理着亚麻布短褂,一边笑着问道。
“什么叫吵架?那叫‘申请贷款’!”
陶一边喝粥,一边含混不清地纠正道。
吃完早饭,陶亲吻了一下还在熟睡的儿子,走出了家门。
他没有直接去自己的陶器作坊,而是先去了官仓。
他用一枚铜币,从官仓那里,预购了下个月烧窑需要的一百斤标准煤炭。
官仓的书吏,给了他一张写着数量和日期的“提货单”。
然后,他才行色匆匆地,走进了那座象征着财富与权力的、由坚固石头建成的铜都银行。
银行里,早已排起了队。
有来存钱的牧民,有来取钱的商人,还有像他一样,愁眉苦脸的作坊主。
轮到他时,他恭敬地,将一张写满了数字和规划的麻纸,和那张煤炭“提货单”,一起递给了柜台后面那个一丝不苟的年轻书吏。
书吏的身后坐着的,是这座城市真正的统治者——执政官阿雅。
“陶坊主,”阿雅的声音很平静,她看着那份由陶亲自撰写的《关于扩大陶器生产规模并申请五十枚铜币无息贷款的可行性报告》,问道,“根据你的报告,你打算购入三台新式的、由水力驱动的制胚转轮。并且,再雇佣十名从新人营毕业的劳工。”
“是的,执政官大人!”陶紧张地回答,“东边渔港城和北方都护府的订单越来越多,我现在的作坊,已经完全供不应求了。如果没有新的设备和人手,我们下个月,就要拖欠矛都护订购的那批军用储水罐了。”
阿雅点点头,她拿起另一本账册,快速地翻阅着。
“根据银行的记录,你的陶器作坊,过去一年的纳税记录良好,信用评级为‘乙等’。你的所有订单,都按时完成了交付,没有任何违约记录。”她放下账册,抬头看着陶,“但是,五十枚铜币不是小数目。如果你的新产品卖不出去,你打算怎么偿还这笔贷款?”
“大人放心!”陶立刻从怀里,拿出另一份文件,那是一份盖着渔港城城主渔获印章的、长达三年的陶器采购合同,“这是渔港城签下的长期订单!足以保证我们未来三年的销路!”
阿雅仔细地审核了那份合同,确认无误后,她才拿出何维送给她的那枚黑曜石印章,在那份贷款申请上,重重地,盖了下去。
“批准。”
陶激动得连连鞠躬。
他知道,有了这笔贷款,他的小作坊,即将变成一个真正的陶馆。
北方草原,都护府。
清晨的号角声,撕裂了草原的寂静。
呼,那个曾经偷牛的罪人,如今已经是草原巡卫队一名光荣的什长。
他快速地穿上那套厚重的复合甲,拿起他的青铜长矛,走出温暖的军营。
他的十个手下,早已在营地外的空地上列队等候。
他们的任务,是巡视7号和8号牧区,并收取这个季度的“牛羊税”。
一人双马,是他们的标配。
当他们抵达7号牧区时,那个被何维任命的百夫长,一个名叫“巴图”的草原汉子,早已带着族人,恭敬地等候在牧区的边界。
“呼什长!”巴图热情地迎了上来,递上一只装满了马奶酒的皮囊,“辛苦了!这个季度的税,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一百只羊羔,五十头小牛,一头都不少!”
呼面无表情地接过皮囊,却没有喝。
他只是挥了挥手。
他身后一个年轻的书吏——一个从铜都学宫毕业的、只有十五岁的少年,立刻上前,拿出账册和算盘,开始清点牛羊的数量。
另一个士兵,则拿着一个印着符号的印章,开始给那些上缴的牛羊,打上属于“铜都公共财产”的印记。
整个过程,高效、规范。
巴图看着那个噼里啪啦拨弄着算盘的少年,眼中充满了羡慕。
他知道,这小家伙虽然没什么力气,但只要他笔下的一个数字对不上,就足以让他这个百夫长吃不了兜着走。
清点完毕,数字无误。
少年在账册上记录下来,让巴图用他那歪歪扭扭的字迹,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巴图百夫长,干得不错。”呼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执政官大人的命令,上个月已经下来了。鉴于你们牧区,连续三个季度超额完成任务,你们获得了两个进入铜都学宫学习的名额。人选,你自己定吧。”
巴图闻言,激动得几乎要跪下。
这是比任何金钱和牛羊都更珍贵的赏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石器星辰我在一万年前重启文明请大家收藏:(m.20xs.org)石器星辰我在一万年前重启文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