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竹子,造一条引水管道?”
饶是以林沐的干练与想象力,在听到何维这个近乎疯狂的构想时,也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将三里之外山谷中的泉水,引到海边的城市里,这中间隔着丛林、洼地、丘陵,其工程之浩大,难度之高,完全超出了她脑海中对建筑的认知。
“没错,一条‘竹龙’!” 何维的眼中,燃烧着不容置疑的、属于创造者的火焰,“它将是我们上海港的生命线,是这座城市的第一条动脉!我要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在家门口喝上干净的淡水!”
林沐没有再提出任何质疑。
老师的构想,总是超越时代,也总是能变成现实。
她那颗属于工程师的心,已经被这个前所未有的宏大挑战彻底点燃。
“是!老师!我马上去办!”
一场围绕着“竹龙计划”的工程革命,在天灾过后的废墟上,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林沐展现出了她作为首席工程师的惊人能力。
她没有立刻投入建造,而是先成立了三个攻关小组。
第一组,由她亲自带领,负责“设计”。
她带着测绘队的学者,日夜奔走于上海港和“陈岩谷”之间。
他们用最原始的水平仪和标杆,一点一点地测量着两地之间的地势落差。
每一处洼地,每一道沟壑,都被他们精准地标记在竹浆纸上。
他们要确保,这条“竹龙”,能依靠水势,顺畅地流入上海港。
第二组,则交给了她的得力助手,一个擅长精密加工的年轻工匠,名叫“石木”。
石木的任务,是研究“连接”。
如何将成千上万根竹子,严丝合缝地连接在一起,并且要承受住水流的压力,做到滴水不漏,这是一个核心技术难题。
石木团队尝试了十几种方案。
他们用青铜钻头将竹节打通,用烧红的铁棍将接口烫得更加规整,用麻绳和兽筋进行捆绑,甚至学着制陶的样子,用黏土和石灰进行封口。但这些方法,要么不够牢固,要么经不住水泡,都失败了。
就在所有人一筹莫展之际,一个被巨浪冲上沙滩的,不起眼的漂流物,给了石木灵感。
那是一截被海水浸泡得发黑的木头,上面附着着大量藤壶和贝类,而在这些附生物之间,凝结着一种黑色的、胶状的、富有弹性的物质。
老水手王波告诉他,这是“海漆”,是某些海边树木流出的树脂,凝固后不畏水火。
石木如获至宝!
他立刻带领团队,根据王波的指引,在海边的红树林里,找到了这种珍贵的天然防水涂料。
他们将海漆与捣碎的麻纤维混合,制成了一种全新的、粘稠而又坚韧的“防水胶泥”。
他们将这种胶泥,均匀地涂抹在打磨光滑的竹子套接处,再用浸过桐油的麻绳进行缠绕固定。
当第一节完美的、通过压力测试的竹管诞生时,整个海滩都沸腾了!
竹龙的血管,终于被成功地制造了出来!
第三组的任务,则交给了体魄最强健的张武和他的卫队。
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量产”。
在陈岩的指引下,他们开进那片漫山遍野的巨竹林。
锋利的青铜斧和青铜锯子,第一次在这片原始的森林里,奏响了属于青铜文明的交响曲。
一根根两人合抱粗的巨竹被砍倒,截成统一的长度,再由专门的小组打通竹节,最后运送到石木的工坊,进行最后的连接加工。
整个上海港,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高速运转的工地。
瘟疫和天灾带来的阴霾,被这股火热的建设激情一扫而空。
幸存的开拓者们,不再有时间去悲伤和恐惧。
他们每一个人,都被分配到了“竹龙计划”的各个环节之中。
伐竹、运输、打磨、连接、涂胶……每个人都像一枚精密的齿轮,在何维的统一调度下,为了同一个宏伟的目标,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何维则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了另一项,同样至关重要的工程上。
奠基。
他亲自带领着另一支队伍,就在林沐选定的、紧邻海滩的一处高地上,开始建造上海港的“心脏”——“石基要塞”。
“老师,您确定要在这里建吗?” 张武看着那片距离海岸线不过百米的沙地,忧心忡忡,“这里的地质,太松软了。而且,万一下一次再来那样的巨浪。”
“就是要在这里建。” 何维的回答,斩钉截铁。
他指着那片大海,眼神深邃。
“我们要征服的是海洋。我们不能畏惧它,更不能躲着它!我们必须像一根钉子,牢牢地钉在它的面前!”
“我要让所有后来者,让所有可能从海上来的朋友或者敌人,第一眼就看到我们这座不屈的城市!”
他蹲下身,抓起一把沙子。
“你说得对,这里的地基是沙子,太松软,无法承重。所以,我们就要让它变得比磐石更坚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石器星辰我在一万年前重启文明请大家收藏:(m.20xs.org)石器星辰我在一万年前重启文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