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口大捷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胜利的余温却已在苏区每一个角落灼灼燃烧。
石江村的打谷场上,连夜架起了数口大锅,翻滚的肉汤散发出久违的香气。这是从战场上缴获的敌军辎重里分出来的罐头肉,混合着村民自发凑出的干菜,熬煮成浓稠的汤羹。妇女们忙碌地穿梭其间,将一碗碗热汤、一个个新烙的杂粮饼分发给凯旋的战士和帮忙的群众。
多吃点,辛苦了!
不够还有!
欢声笑语驱散了连日的阴霾。孩子们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模仿着红军战士冲锋的样子,嘴里发出的拟声词。几个半大的少年围着一名正在擦拭步枪的老兵,眼睛发亮地听着他讲述战场上的细节。
......那家伙,一梭子扫过去,白狗子倒下一片!老兵说得兴起,比划着动作,引得少年们阵阵惊呼。
周文站在场边,看着这充满生机的一幕,疲惫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但他心里清楚,欢庆之余,还有太多事情亟待处理。他转身走向临时设在祠堂的指挥部,那里灯火通明。
祠堂内,气氛严肃了许多。刘肖、徐远山、程铁军等人围坐在一张方桌旁,桌上摊着地图,旁边放着几本刚刚整理出来的缴获文件。
伤亡统计出来了。徐远山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牺牲二十一人,重伤十三人,轻伤四十五人。其中,连排干部牺牲五人。
这个数字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沉默了片刻。虽然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但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曾经并肩作战的同志。
烈士的遗体要妥善安葬,重伤员必须全力救治。刘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抚恤工作要立即跟上,不能让烈士家属寒心。
已经安排下去了。周文接口道,农会组织了专门的抚恤小组,负责慰问和后续照顾。苏医生那边,医疗队正在全力抢救重伤员。
刘肖点点头,目光转向程铁军:俘虏的情况怎么样?
一共一百零三名俘虏,都暂时关在村外的旧窑厂里。程铁军答道,按照你的指示,我们正在对他们进行甄别和教育。大部分都是被抓壮丁来的贫苦农民,听说咱们分田地,眼睛都亮了。有几个军官和兵痞不太老实,单独关押着。
很好。刘肖沉吟道,这是我们扩大红军、瓦解敌军的好机会。要耐心做工作,特别是对那些贫苦出身的士兵。愿意留下的,欢迎;想回家的,发给路费,让他们把红军的政策带回去。
他拿起一份缴获的文件,这是从李文林尸体上找到的作战命令。白建生这次吃了大亏,绝不会善罢甘休。从这份命令看,他原本的计划是速战速决,摧毁我们的土改成果。现在计划破产,他下一步会怎么做?
徐远山指着地图分析:龙源口一战,打掉了他一个精锐旅,短期内他应该无力再组织大规模进攻。我判断,他可能会采取守势,巩固现有防线,同时加紧经济封锁,并可能调动更多部队,准备下一次更大规模的。
老徐判断得对。刘肖表示赞同,我们必须利用这个宝贵的喘息时间。一方面,加紧训练新兵,消化缴获,提升部队战斗力;另一方面,要加快周边区域的土改工作,把龙源口的胜利转化为政治上的优势,让更多群众站在我们这边。
还有一个问题,周文提醒道,陈万三还关押着,周边几个村子的地主也都在观望。龙源口这一仗,打掉了白军的气焰,也震慑了这些地主。我建议,尽快公审陈万三,进一步发动群众,同时给其他地主指明出路——要么接受改造,要么顽抗到底,死路一条!
同意。刘肖果断道,这件事由你全权负责。公审要公开、公正,要让群众看到苏维埃政府的决心和力量!
......
就在红军指挥部运筹帷幄之时,石江村外的旧窑厂里,一场无声的也在进行。
窑厂内光线昏暗,一百多名敌军俘虏或坐或卧,神情各异。有的一脸麻木,有的惊魂未定,也有的眼神闪烁,暗自打量着周围持枪警戒、但态度并不凶恶的红军战士。
石头带着几名赤卫队员,抬着几桶热汤和杂粮饼走了进来。
开饭了!石头喊了一嗓子。
俘虏们迟疑地看着,没人敢动。
怕啥?红军说话算话,不杀俘虏,还能饿着你们?石头拿起一个饼子,掰开咬了一口,看,没毒!
一个胆大的俘虏小心翼翼地上前,接过一碗汤和一个饼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有人带头,其他人也纷纷围了上来。
趁着俘虏们吃饭的间隙,石头按照周文教的方法,开始和他们拉家常。
兄弟,哪的人啊?
家里几口人?
当兵前是做啥的?
起初没人搭理他,只有咀嚼食物的声音。但当石头说到我们石江村刚分了地,我家也分了三亩水田时,几个俘虏抬起了头。
分......分地?真的分地?一个年纪稍长的俘虏迟疑地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黄埔铁流请大家收藏:(m.20xs.org)黄埔铁流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