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集 古道仁心
晨露还凝在车辙碾过的尘泥里,双经渡的马车已驶离边境军营三日。车帘被风掀起一角,露出他素色的衣襟,晨光落在他鬓角新添的白发上,倒像是落了层未经拂拭的霜。
“先生,前面该过青石镇了。”驾车的弟子明心勒住缰绳,马车缓缓停在镇口的老槐树下。这镇子依着官道,往日里南来北往的商队络绎不绝,此刻却静得能听见枝头寒鸦的聒噪——干裂的土地在日头下泛着白,镇口的井栏上布满蛛网,几个面黄肌瘦的孩童扒着颓圮的土墙,睁着黑黢黢的眼睛望过来,手里攥着的野菜梗子蔫得打了卷。
双经渡掀帘下车,脚刚沾地就觉出异样。脚下的土不是寻常的黄褐,而是泛着灰的干硬,用脚一碾便碎成齑粉,混着些枯槁的草屑。他弯腰捻起一撮,指尖传来灼人的烫意,抬眼望去,镇外的田垄裂得像张老树皮,去年秋收后留下的稻茬子干得一折就断,连最耐旱的棘草都蜷成了一团。
“这旱情……有多久了?”他问向一个挎着空篮子的老妪。老妪抬起布满皱纹的脸,浑浊的眼睛里没什么神采:“打春起就没正经下过雨,河里的水早干得能跑马了。”她指了指镇子深处,“年轻力壮的都逃荒去了,剩下我们这些老的小的,只能挖些野菜根子吊着命。”
说话间,一阵风卷着尘土刮过,明心下意识地护住药箱,却见双经渡已走向那几个孩子。最瘦的那个孩子往后缩了缩,怀里的野菜梗子掉在地上,他慌忙去捡,手指被地上的碎石划出道血口子,也顾不上疼,只是把野菜紧紧攥在手里。
双经渡蹲下身,从袖中取出一方干净的帕子,轻轻按住孩子的伤口。孩子起初挣扎,见他指尖温和,便怯生生地停了动作。“这菜叫什么?”他指着孩子手里的东西问。
“是……是苦苣菜。”孩子的声音细若蚊蚋,“奶奶说,泡水喝能填肚子。”
双经渡点点头,又看向别处——墙根下晒着些黑乎乎的东西,凑近了才认出是晒干的槐树叶,还有些不知名的草根,散发着一股焦枯的气息。“这些东西怎能乱吃?”他眉头微蹙,“《内经》有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野菜性寒,多食伤脾胃,何况是这般枯槁之物。”
老妪在一旁叹气道:“先生是外乡人吧?哪还有五谷可吃?能找到这些就不错了,前几日隔壁的二柱子,就是吃了不知名的草,上吐下泻没撑过一天……”
话音未落,镇子深处传来一阵咳嗽声,听得人心里发紧。双经渡起身道:“带我去看看。”
穿过几条空荡荡的街巷,家家户户的门都敞着,却不见人影。走到一间低矮的土坯房前,咳嗽声愈发清晰,推门进去,一股酸腐的气息扑面而来。炕上躺着个中年汉子,脸色蜡黄得像抹了层油,嘴唇干裂起皮,每咳一声都像是要把肺咳出来,他媳妇正用破碗给他喂着浑浊的水,见有人进来,慌忙站起身,眼里满是警惕。
“我们是行医的。”双经渡亮出药箱,“能否让我看看?”
汉子媳妇犹豫了片刻,见他衣着素净,眼神诚恳,终是点了点头。双经渡伸手搭脉,只觉脉象浮而无力,再看汉子的舌苔,薄白且干,指甲盖泛着青紫色。“他这不是普通的风寒。”双经渡沉吟道,“是长期食不果腹,脾胃虚损,中气不足,又受了暑气,才成了这般。”
他从药箱里取出一小包炒过的麦芽,又摸出几枚晒干的红枣:“明心,去借个陶罐来,用温火煮半个时辰。”转头对汉子媳妇说,“这麦芽能开胃健脾,红枣补气血,先让他缓缓。”
汉子媳妇眼圈一红,哽咽道:“家里连柴火都快没了……”
双经渡道:“无妨,灶膛里的余烬应该还有,慢火煨着就行。”说着,他又从药箱底层翻出一小袋小米,那是他在边境省下来的口粮,“等麦芽水喝了,再熬点稀粥,切记要温着喝,不可过烫。”
正说着,院门口又涌进来几个村民,都是些老人和孩子,见双经渡在给人看病,纷纷七嘴八舌地求他看看。一个老婆婆拉着个瘦得只剩皮包骨的小姑娘,说孩子好几天没吃东西,眼睛都快睁不开了;还有个老汉,说自己腿肿得厉害,一按一个坑,走路都费劲。
双经渡一一应下,让明心在院里铺开一块布,把带来的药材分门别类摆好。他先给那小姑娘诊脉,见她脉象细弱如丝,便取了些山药粉,用温水调开,一点点喂她喝下:“这山药性平,能补脾胃,《本经》里说它‘主伤中,补虚羸’,孩子这是虚到了根上,得慢慢调。”
给老汉看腿时,双经渡发现他不仅腿肿,脚踝处还有些溃烂,一问才知是饿极了去挖野菜,被毒虫子咬了,又没钱医治,就成了这样。“这是湿热下注,得先清热解毒。”他拿出自制的紫草膏,细心地涂在溃烂处,“每日换一次药,别碰脏水。”又开了个利尿消肿的方子,让明心写下来,“按这方子去山里找药,车前草、蒲公英都能用上,都是性平的药,不伤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双经问渡请大家收藏:(m.20xs.org)双经问渡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