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集 惊痫破局
潼关城外的草棚里,药香混着汗味在暮色中弥漫。双经渡刚为最后一个流民诊完脉,指尖还带着病患肌肤的潮热,耳边便炸开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喊。
“儿啊!我的儿啊!”一个穿着补丁棉袄的妇人抱着个约莫五岁的孩童,跪在泥地里直磕头,额头撞得青石板咚咚响。那孩子双目上翻,四肢僵直地抽搐,嘴唇泛着青紫色,喉咙里发出像被堵住的呼噜声,每一次抽搐都让妇人的心跟着揪紧,哭声里裹着能碎骨头的绝望。
双经渡快步上前,膝盖刚弯下就被妇人死死攥住手腕。“先生!救救他!他早上还好好的,吃了块冷麦饼就开始烧,现在浑身烫得能烙饼,眼睛都直了啊!”妇人的指甲掐进他的皮肉里,混着眼泪的力道又急又狠,像是要把全部的命都押在这一抓上。
他没顾得上手腕的疼,指尖已经搭上孩童的颈动脉。脉搏快得像擂鼓,却细弱得随时会断。再摸额头,滚烫得灼手,手心却黏着冷汗。“张嘴。”他沉声说,另一只手轻轻扳开孩童紧咬的牙关,借着草棚外透进来的残阳,看见舌苔又黄又腻,舌尖还沾着些未消化的麦饼渣。
“是湿热入了心包。”双经渡的声音稳得像块石头,“热邪上冲,搅得心神不安,才会抽风。”他转头对身后的弟子说,“取针来,人中、合谷、太冲。”
妇人听见“针”字,哭声猛地顿住,眼里闪过一丝犹豫。这几日她见双经渡用刺络放血救了不少人,可孩子这么小,扎针会不会……她的手不自觉地往回抱了抱孩子。
双经渡看在眼里,一边让弟子研墨,一边轻声说:“《黄帝内经》说‘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这孩子的抽风是火邪在作祟,针能引火外出。你看那边那个穿蓝布衫的小童,前日也是这样抽得厉害,扎了针就缓过来了。”他朝不远处努了努嘴,那里有个孩子正由母亲喂着药,虽然脸色还有些白,却已经能睁着眼睛看人了。
妇人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哭声渐渐低了,手也松了些。双经渡趁机让弟子按住孩童的四肢,银针在烛火上燎了燎,快如闪电地刺入人中。孩童的身体猛地一颤,喉咙里的呼噜声似乎轻了些。紧接着是合谷与太冲,两针下去,原本僵直的手指竟微微动了动。
“还不够。”双经渡眉头没松,“得用安宫牛黄丸,这药能清心包的热,镇住心神。”他转身翻自己的药箱,手指在层层叠叠的油纸包里翻找,心却一点点沉下去。临行前带的那几丸安宫牛黄丸,前日给一个咳血的老者用了,此刻药箱里只剩下些寻常的清热解毒药。
“没了?”他喃喃自语,指尖捏着空纸包,指节泛白。安宫牛黄丸里的牛黄、麝香都是稀罕物,寻常药铺都难配齐,这潼关城外更是无处可寻。他抬头看向草棚外,暮色已经像浸了墨的布,一点点把天地都裹了进去。远处守城的士兵举着火把来回走动,火光在城墙上晃出长长的影子。
“先生,没药了吗?”妇人的声音抖得像秋风里的叶子,刚燃起的希望又要灭了。她死死盯着双经渡的脸,像是要从他细微的表情里找出一线生机,又像是怕看到那句能判孩子死刑的话。
双经渡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目光落在城墙上的火把上。“有了。”他起身对妇人说,“你看好孩子,我去去就回。”说完抓起药箱上的布幡,转身就往城门跑。布幡上“双经渡”三个字在风里翻飞,像一只急着展翅的鸟。
守城的士兵见有人闯过来,横起长矛拦住去路。“站住!入夜后不准进出!”长矛的铁尖在火把下闪着寒光,映得士兵的脸一半明一半暗。
双经渡停下脚步,喘着气说:“我是城外救人的医者,有个孩童得了急病,急需安宫牛黄丸,求各位通融,让我入城取药。”
“疫病期间,军令如山!”领头的士兵把长矛往前送了送,“别说取药,就是知府亲来,入夜也不能开城门!”他上下打量着双经渡,见他衣衫沾着泥污,却眼神清亮,不像歹人,语气稍缓了些,“先生还是回去吧,城里的药铺也早就被官府管制了,未必有你要的药。”
双经渡的心沉得更厉害了。他望着紧闭的城门,门楼上的灯笼在风里摇晃,光线下能看见城砖缝里长出的枯草。这道墙,白天能拦住流民,夜里竟也要拦住一条人命吗?
“那能否劳烦各位通报一声守将?”他往前一步,声音里带着恳求,“那孩子才五岁,再耽误下去就……”
话没说完,就听城门里传来一阵马蹄声。一个穿着铠甲的身影从阴影里走出来,身后跟着两个亲兵。“什么事吵吵嚷嚷?”守将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看见双经渡,眉头皱了皱,“你就是那个在城外搭棚子的医者?”
双经渡赶紧行礼:“正是在下。现有一孩童得急痫,需安宫牛黄丸救命,求将军开恩。”
守将沉默了片刻,火把的光照在他脸上,能看见额角的疤痕。“前日我部下得了疫病,就是你用藿香佩兰治好的?”他忽然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双经问渡请大家收藏:(m.20xs.org)双经问渡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