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还未在黄浦江上完全散开,《申报》馆的印刷机已经轰隆隆地响了一夜,带着油墨味的新鲜报纸被捆扎好,由报童们撒向上海的各个角落。街巷里很快响起了清脆的叫卖声:“看报看报!圣玛利亚女属学堂深夜遭火,幸无伤亡!热心人士慷慨解囊,重建在即!”
这叫声也传到了学堂临时的办公处。周先生一夜没睡好,眼睛里还带着血丝,正和工匠头子对着摊开在地上的草图比划。一个半大的学徒工举着份刚买的报纸,气喘吁吁地跑进来:“周先生!周先生!上报了!咱们学堂上报了!”
周先生愣了一下,忙接过报纸。头版下方,一篇报道赫然在目,标题字体醒目:“烈火无情焚学堂,申城有爱暖人心——记圣玛利亚女属学堂火灾及社会反响”。撰稿人:白曼琳。
他赶紧往下读。文章清晰地叙述了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重点强调了师生无恙、附近居民和路过友人文中模糊了陆震云及其手下的具体身份奋勇协助扑救的过程。接着,笔锋一转,详细描述了学堂面临的困境和重建的迫切性。
“……学堂虽小,乃数十贫寒学子求知之明灯,今遭此劫,课业中断,场地俱毁,实令人痛心。然幸得沪上不乏仁人志士,已有匿名善翁慷慨承诺,承担重建全部基础费用,其义举令人感佩。更有该校教员顾先生,不辞辛劳,奔走规划,并欲倡仪社会募捐,为学子添置书册文具,其热忱可见一斑……”
周先生读着读着,手有点抖。文章写得太好了。既说了困难,又给了希望,还把陆先生和顾先生都夸了,虽然没点名,但知道的人自然能看懂。更重要的是,它向整个上海发出了声音。
“好!好哇!”周先生激动地拍了下大腿,脸上的愁容一下子扫空大半,“白小姐这文章写得太是时候了!快,快去告诉顾先生!”
顾清翰今天上午没课,但很早就来了学堂这边,正拿着一根树枝,在空地上比划着新教室的布局。听到消息,他接过报纸,仔细读了一遍。他的目光在“匿名善翁”和“热心教员顾先生”那几个字上停留了片刻,嘴角微微弯了一下。曼琳做事,总是这么周到又大胆。
“这是大好事,周先生。”顾清翰放下报纸,脸上也有了光,“有了这篇报道,募捐的事情就好开口多了。”
果然,没多久,效应就开始显现。先是附近几家小商铺的老板结伴而来,他们看了报纸,心里感动,又或许带着点对陆震云那种模糊的敬畏,这个捐五块,那个捐十块,还说要是有需要出力气的活,尽管开口。
然后是一些穿着体面的市民,有的坐着黄包车来,看到还在清理的废墟,唏嘘一番,留下捐款,还仔细地问周先生以后怎么联系,想持续关注。
甚至还有一个穿着西装、提着公文包的男人过来,自称是某家洋行的代表,说是洋经理看了报纸,很受感动,特意让他送来一笔捐款,数目还不小。
周先生忙得脚不沾地,拿了个本子专门登记捐款人的姓名和金额,手都写酸了,但脸上的笑就没停过。他不停地对每个人鞠躬道谢:“谢谢!谢谢您!孩子们有福了!谢谢!”
顾清翰在一旁帮忙招呼、道谢,心里也暖暖的。他看到希望像小小的火苗,在废墟上重新燃起来。
这时,一辆熟悉的黑色汽车无声地驶到附近停下。陆震云从车上下来,他今天似乎没什么事,过来看看进度。一下车,他就看到学堂外面比昨天热闹多了,人来人往的,周先生桌前还围着几个人。
小七先跑过来,咧着嘴笑:“大哥!您看!上报了!好多人来捐钱呢!”他说着把一份报纸递给陆震云。
陆震云接过报纸,目光扫过那个标题,然后快速浏览了内容。当他看到“匿名善翁”那几个字时,眉毛挑了一下。他又看到文章里提到“顾先生”,嘴角似乎动了一下,但没说什么。他把报纸递回给小七,朝人群走去。
周先生一看到他,就像看到主心骨,赶紧拿着登记本过来:“陆先生!您看!白小姐的文章一发,好多好心人来帮忙!您看这……”
陆震云摆摆手,没看那本子:“这是好事。”他目光扫过那些来捐款的市民,微微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那些人里有的认识他,吓得赶紧低头,有的不认识,但也觉得这人气势不凡,不敢多看。
陆震云走到顾清翰身边。顾清翰正和一个捐了款的老先生说话,回头看到他,点了点头:“陆先生。”
“嗯。”陆震云应了一声,看着这热闹景象,“白记者动作很快。”
“她一向热心。”顾清翰说。
正说着,又一辆黄包车停下,下来的正是白曼琳本人。她今天穿了件浅色的旗袍,外面罩着针织开衫,手里拿着个照相机,显得干练又清新。
“周先生!顾老师!”她笑着走过来,先跟周先生打了招呼,又看向顾清翰和陆震云,“看来我来得正是时候,挺热闹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沪上密云不降雨请大家收藏:(m.20xs.org)沪上密云不降雨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