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悦姐,是不是觉得我们这些老人跟不上了?”一次内部沟通会后,林倩留了下来,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焦虑和一丝委屈。她虽然被提拔为总裁办公室主任,协调跨事业部事务,权责看似更重,但也需要适应与新来的、背景光鲜的职业经理人们打交道的新规则。
沈清悦看着这位一路并肩走来的伙伴,心中微涩,但目光依旧坚定:“倩倩,‘星阁’不是我们几个人的工作室了。它是一艘要远航的巨轮。我需要你在我身边,帮我盯着航向,协调各方,确保这艘船不会在内部力量的拉扯下偏离航道。这比让你去具体管理一个业务部门更重要,也更艰难。我们需要有人守住‘星阁’的初心。”
她顿了顿,声音放缓,却更有力量:“告诉所有心里有疙瘩的伙伴,这不是鸟尽弓藏。而是我们要一起,为‘星阁’打下一个能传承下去的基业。个人的位置可以调整,但每个人在‘星阁’历史中的贡献,无人可以抹杀。而未来的新战场,需要更专业的将军去冲锋陷阵。”
重组后的第一次集团月度经营会议,成为了新旧力量交锋、奠定新秩序的“滑铁卢战役”。
会议由沈清悦亲自主持,各事业群负责人、职能中心负责人悉数到场。气氛庄重而略带紧张。
议题进行到“星火计划”第二期全球海选的预算审议时,矛盾爆发了。内容事业群的新任负责人,希望大幅增加在海外顶尖艺术院校的宣传投入,并提高入选者的签约金与创作基金,以吸引“真正的顶尖天才”,预算草案远超以往。
商业事业群的负责人立刻提出异议,他敲着财务报表,言辞犀利:“吸引天才是必要的,但我需要看到更清晰的投入产出模型!签约金的飙升会直接拉高成本,如果后续的商业化路径不明确,这就是在堆砌泡沫!我建议,将资源更多向已有成熟商业潜力的项目倾斜,比如‘山河回响’的衍生品开发。”
投资事业群的负责人则从另一个角度切入:“我认为,对于顶尖人才的投入,不能完全用短期ROI(投资回报率)来衡量。这更像是一种‘期权投资’,是在为整个‘星阁’生态购买未来的可能性。但我同意,需要建立一套更科学的、针对创意人才的长期价值评估体系,而不是简单砸钱。”
各方争执不下,都试图用自己的专业逻辑说服对方,甚至隐隐有了火药味。旧有体系中,这类决策往往由沈清悦凭直觉和魄力决断,但现在,她需要引导一个专业的团队,达成共识。
就在争论陷入僵局时,沈清悦轻轻敲了敲桌面。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集中到她身上。
她没有评判任何一方的对错,而是将目光投向战略发展中心的新任总监——一位以数据驱动决策而闻名的前麦肯锡合伙人。“李总监,请你基于我们五年战略蓝图,模拟一下三种不同投入策略下,‘星火计划’在未来三年,对内容生态、品牌价值以及最终商业回报的潜在影响。我需要看到数据支撑的推演。”
她又看向人力资源中心总监:“王总监,请你牵头,联合内容、投资、商业事业部,在一个月内,搭建出我刚才听到的‘创意人才长期价值评估模型’框架,纳入下次会议议题。”
最后,她环视全场,声音不高,却带着绝对的权威:
“诸位,我们坐在这里,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而是为了找到对‘星阁’最有利的路径。内容是我们的根基,商业是我们的血脉,投资是我们的眼光。三者不是割裂的,而是一个闭环的整体。从今天起,忘记你们过去的身份,记住你们在‘星阁’新架构下的职责。我要的,不是你们各自领域的卓越,而是在‘星阁’平台上产生的协同效应。”
她一锤定音:“‘星火计划’预算,原则上按内容事业部方案通过,但商业事业部需在两周内提出配套的、针对本期学员的快速商业化试点方案,投资事业部同步开始评估其中具备平台化潜力的项目。散会。”
会议结束,众人离场时,神色各异,有深思,有凝重,也有服膺。那位商业事业群的负责人走在最后,对沈清悦微微点头:“沈总,我明白了。我会拿出让内容团队也满意的商业方案。”
办公室里,沈清悦独自一人,缓缓走到落地窗前。夕阳西下,为城市披上壮丽的余晖。她感到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
旧的、依赖于她个人魅力的“一言堂”时代结束了。一个依靠制度、流程、数据与专业分工的新时代,就在刚才那场略带火药味却又遵循规则的会议上,正式开启了它的序章。
“星阁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这艘巨轮,已经更换了更强大、更现代化的引擎,配备了更精准的导航系统。它的骨架已然重塑,神经中枢已然激活。
平台,初成。
喜欢涅盘资本路请大家收藏:(m.20xs.org)涅盘资本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