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阁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崭新的LOGO在总部大楼外墙熠熠生辉,内部经过重组后的各部门,如同上好了润滑油的精密齿轮,开始尝试着协同运转。沈清悦坐在象征着平台之主的办公室里,面前的多屏显示器上,实时跳动着各事业部的核心数据看板。架构重组带来的阵痛尚未完全平息,但效率的提升已初现端倪——决策流程清晰了,责任归属明确了,跨部门的项目协同也开始有了规范的接口与流程。
总裁办公室主任林倩拿着一份厚厚的策划案走了进来,步伐比前几日轻快了许多,眼中重新燃起了斗志。“清悦姐,‘星火计划’第二期的全球海选方案,各事业部已经协同打磨完毕,请您最终审定。”
沈清悦接过方案,封面上,“星火计划·二期:寻找定义下一个时代的东方美学叙事者”的字样沉稳而有力。她快速翻阅着,内容详尽涵盖了从品牌宣传、渠道投放、评选标准、导师阵容到后续孵化路径的全流程设计。这不再是她个人意志驱动下的项目,而是内容、商业、海外、投资四大事业群与各职能中心反复碰撞、论证后的系统性工程。
“很好,”沈清悦合上方案,目光锐利,“巴黎之行给我们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这是将‘星火计划’从国内优秀人才的孵化器,升级为全球顶尖创意人才磁石的最佳时机。这是我们新架构下的第一场大战役,不仅要成功,更要展现出‘星阁’作为平台的专业、视野与格局。”
她按下内部通讯键,声音清晰地传遍所有高管:“通知下去,一小时后,启动‘星火计划’二期全球发布。这不仅是招募计划,更是‘星阁’新战略的宣言。我要看到,新引擎的全功率输出。”
一小时后,“星阁”通过其全球所有的官方社交媒体平台、合作媒体矩阵以及刚刚投入运营的海外事业群自有渠道,同步发布了“星火计划”第二期全球海选的启动预告。
一则精心制作的三分钟先导宣传片,以令人屏息的视觉语言,拉开了这场全球寻才的序幕。影片开头,是沈清悦在巴黎论坛上,从容阐述“东方美学当代性”的片段,她的声音沉稳有力:“…传统不是静止的标本,而是流动的江河。”紧接着,画面迅速切换至“星阁”旗下各种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设计成果,以及第一期“星火计划”学员在工坊中专注创作的场景。最后,镜头定格在一系列全球地标性建筑与自然奇观上,画外音响起:“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使用何种媒介,如果你心怀对东方美学的热爱与当代转化的雄心,这里,将是你梦想的燃点——星火计划,全球启动。”
这则预告片,巧妙地将沈清悦个人的国际声望、“星阁”已有的坚实成果与面向全球的开放胸怀融为一体,瞬间引爆了舆论。
国内反响热烈: “终于等到了!这次规模也太大了!”、“这才是文化自信该有的样子,全球海选!”、“报名门槛好像提高了,但机会也更诱人了,冲鸭!” 相关话题迅速冲上热搜,咨询邮件和后台留言开始指数级增长。
国际关注度飙升: 在海外,尤其是在巴黎之行后持续关注“星阁”的艺术圈层内,这则预告片同样激起了巨大涟漪。多家曾报道过沈清悦的海外媒体进行了跟进报道。BoF发表了短评,称“‘星阁’正试图建立一个跨越东西方的创意人才库,这对其构建文化生态至关重要。” 一些顶尖艺术院校的校友群、独立设计师论坛中,也开始广泛讨论这个来自东方的、提供“巨额创作基金”和“顶级平台资源”的机会。
然而,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高效、专业地处理这股席卷全球的申请洪流。而这,正是对新成立的“星阁”集团化运营能力的一次全面考验。
内容事业群牵头成立了由内部专家、外聘学者、资深艺术家组成的“艺术评审委员会”,制定了堪称严苛但极具前瞻性的多维评价体系:不仅看重技艺的纯熟,更注重申请者对东方文化精神的理解、当代转化的创意能力、以及跨文化表达的潜力。
海外事业群则迅速在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核心城市设立了临时联络处,并与当地重要的艺术机构、画廊、策展人建立合作,负责线下宣传、咨询以及初步的申请材料收集与筛选,确保了本土化运营的精准与高效。
商业事业群并未坐等结果,他们同步启动了“星火优选”预售频道,与几家头部电商平台达成意向,计划将二期学员的优秀作品,以“作品即商品”的模式快速推向市场,测试商业水温,并为后续的商业化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投资事业群则更进一步,他们为本次海选设计了一套“潜力项目评估模型”,将从中筛选出不仅个人才华突出,其项目构想更具备平台化、规模化潜力的申请者,直接纳入“星阁生态投资孵化池”,考虑以项目公司模式进行深度投资绑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涅盘资本路请大家收藏:(m.20xs.org)涅盘资本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