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折射计划”的战略方向如同在迷雾中点亮了一座航标,为“星阁”这艘巨轮指明了应对“云锦台”挑战的航道。然而,从宏伟蓝图到具体实践,中间横亘着无数需要破解的难题。如何让灯塔的光芒既不失其深邃本质,又能以更易感知的方式照亮更广阔的海域?这需要精密的“光路设计”和坚定的执行。
沈清悦在战略发布后的第一次跨部门协同会上,开宗明义:“‘星阁轻享’不是‘星阁’的降维打击,而是其文化价值的普惠式表达。我们的目标不是与‘云锦台’在流量的红海里肉搏,而是开辟一条连接‘文化殿堂’与‘大众日常生活’的新路。这条路,必须同时保有美学的格调与传播的效率。”
她亲自督战,成立了以内容事业群和商业事业群为核心,智库研究院提供理论支持,投资事业群评估模式的“星阁轻享”项目组。压力与期待并存,所有人都明白,这不仅是应对竞争,更是“星阁”平台化能力的一次关键大考。
项目组面临的第一个核心挑战,便是“文化转译”的度。如何将“星阁”体系中那些蕴含深厚哲学思辨、精湛工艺的美学元素,转化为普通人易于理解、乐于接受,又不失其精神内核的产品与内容?
内容事业群提出的初步方案,倾向于保留较多的文化深度,担心过度简化会损害内核;而商业事业群则从市场传播角度,主张更极致的“轻”与“趣”。双方在第一次产品策划会上就僵持不下。
“如果只是把《千里江山图》印在手机壳上,那和普通的文创产品有什么区别?我们必须传递出画作中的‘可游可居’的山水观!”内容方代表据理力争。
“但消费者买手机壳的第一需求是好看、好用!你跟他讲‘山水观’,他可能根本听不懂!我们需要的是提取画作中最有辨识度的色彩和元素,进行时尚化再设计!”商业方代表寸步不让。
会议陷入僵局。沈清悦安静地听着,直到争论稍歇,她才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我们不是在‘简化’文化,而是在为文化寻找新的‘接口’。这个接口,要兼具美学的愉悦感、使用的便利性,以及一丝能引发好奇、通往更深处的‘引线’。”
她拿起白板笔,在白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漏斗模型:
“顶层,是‘星阁’主品牌的深度内容与高端产品,如同灯塔的核心光源。”
“中层,是‘星阁轻享’,它承接光源,将其折射成更易接近的形态——可以是具有设计感的日常用品,也可以是时长较短但制作精良、切入点巧妙的内容视频。”
“底层,是广阔的用户。他们通过‘轻享’接触、喜欢,其中一部分人会产生好奇,这根‘引线’就会引导他们自然而然地走向‘星阁’主品牌,去探索更深层的光源。”
“我们的任务,”沈清悦笔尖重重地点在“中层”,“就是设计好这个‘折射层’,确保它既不失真,又足够迷人。”
“漏斗模型”为团队提供了清晰的思考框架。一场围绕“文化转译”与“模式创新”的攻坚战全面展开。
内容破壁:“知识点”到“情感共鸣点”
“内容创新实验室”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不再执着于制作半小时的纪录片来阐释一个哲学概念,而是尝试新的内容形态。例如,针对“苏晚的赛博苏绣”,他们制作了一系列短视频:
第1集(15秒): 极致特写镜头下,银针穿梭于传统丝绸与发光纤维之间,视觉冲击力极强,配文:“当祖母的绣花针,遇见来自未来的光。” 引发纯粹的好奇。
第2集(1分钟): 苏晚出镜,用通俗语言解释她如何将电路板纹路与传统云纹结合,表达“科技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经络”的想法。将深奥理念转化为可理解的比喻。
第3集(3分钟): 深入工坊,展现苏晚与老一辈绣娘在理念碰撞中相互理解、共同创作的过程,聚焦于“传承与创新”的温情故事。
这套组合拳,将一个深奥的创作实践,分解成了从视觉吸引到理念认同的渐进式体验,数据表现远超传统长视频,且在评论区引发了关于传统与创新的大量良性讨论。
产品破壁:“观赏品”到“生活伴侣”
“星阁轻享”产品线摒弃了单纯符号化的文创产品思路,专注于“美学融入生活”。设计团队从【山河回响】项目中提取了“青绿山水”的色调系统,并非直接印制,而是将其转化为一套包括便携茶具、丝巾、香氛、甚至手机UI主题在内的“行者漫游”系列。产品设计极简现代,但色彩和细节处蕴含着山水意境。宣传语不再是生硬的“源自宋代美学”,而是“将行走山水的诗意,装入日常行囊”。
同时,团队严格把控品质和设计调性,确保“轻享”产品即使价格亲民,依然保持“星阁”应有的质感,与市场上廉价的快消文创形成鲜明区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涅盘资本路请大家收藏:(m.20xs.org)涅盘资本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