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阁轻享”的成功,如同在“星阁”主品牌的坚实壁垒外,又开拓了一片生机勃勃的附属绿洲。它不仅有效抵御了“云锦台”的流量冲击,更反哺主品牌,带来了大量新鲜血液与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内部士气大振,证明了“星阁”具备强大的自我迭代和模式创新能力。
然而,沈清悦的目光早已越过了一次战役的胜负。在听取完“星阁轻享”项目的全面成功汇报后,她召集了投资事业群全体成员,进行了一场关乎“星阁”未来格局的战略务虚会。
“内生性的增长,我们已证明了能力。但‘星阁’要构建的,不是一个单一的、庞大的文化集团,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态。”沈清悦开门见山,站在会议室前端,背后屏幕上投射出“星阁生态蓝图”的简化图谱,“现在,我们账上充裕的资金,我们日益强大的平台吸引力,我们清晰的文化价值观,都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从内生增长,转向外延扩张。”
她环视着麾下这群精于计算、嗅觉敏锐的投资精英:“投资事业群,不能仅仅是一个财务投资者,更不能是跟风的散户。你们必须是‘星阁’文化的布道者、生态的构建者和未来的 scouts(侦察兵)。我们的每一笔投资,都不仅仅是资本的输出,更是价值观的延伸,是生态拼图的一块。”
投资事业群负责人李威廉,一位背景光鲜、逻辑缜密的前VC合伙人,推了推眼镜,接话道:“沈总,我们明白。我们的投资标尺,必须超越单纯的财务回报率(ROI)。它需要衡量:战略协同性、文化价值观契合度、以及对‘星阁’生态护城河的加固作用。”
“没错。”沈清悦点头,“我要看的,不是一堆冰冷的财务预测模型。我要看的,是故事,是可能性,是能与我们现有业务产生化学反应,共同描绘出更宏大未来的‘生态伙伴’。”
战略方向一经明确,投资事业群这台精密的机器立刻高速运转起来。凭借“星阁”如今在业内的声名,主动寻求投资或合作的项目如雪片般涌来。团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但也面临着巨大的筛选压力。
李威廉带领团队,建立了一套独特的“星阁生态投资筛选矩阵”,从“文化内核契合度”、“技术或模式独特性”、“与现有业务协同潜力”、“团队基因”以及“财务健康度”五个维度进行加权评分。
大量的项目在初筛阶段就被淘汰:有的是纯粹的流量玩法,与“星阁”深度价值观背离;有的是空有概念,缺乏扎实的产品或内容支撑;还有的团队气质浮躁,追求短期套现,而非长期价值创造。
在经过数轮严格的内部辩论和筛选后,两份极具特色、但风格迥异的投资建议书,被摆在了沈清悦的案头。
项目A:“墨韵工坊”——一个专注于复原并创新古代矿物颜料、手工宣纸、徽墨等文房用品的工作室。创始人是一位沉默寡言的中年匠人,师承渊源,对古法技艺有着近乎偏执的坚守,产品品质极高,但产量极低,商业模式传统,几乎不盈利,在极小众的圈子里被奉为圭臬。投资团队的评价是:“文化价值极高,堪称‘活化石’,但商业化潜力弱,需长期孵化,战略意义在于占据文化源头制高点。”
项目B:“禅意科技”——一个年轻的团队,开发了一款基于AI和脑机接口(初步阶段)的“冥想与专注力训练”智能硬件产品。产品设计充满东方禅意美学,通过监测脑波并提供相应的古琴、流水等自然音效反馈,帮助用户提升专注力。团队背景豪华,技术前瞻,商业模式清晰,备受资本市场追捧。投资团队的评价是:“技术与美学结合巧妙,市场空间巨大,财务回报预期高,能与‘星阁’倡导的生活方式板块产生强协同。”
两个项目,一个指向过去与传承的“深度”,一个指向未来与科技的“广度”。投资团队内部也产生了分歧,多数人更倾向于看似前景光明的“禅意科技”。
沈清悦仔细翻阅着两份厚厚的尽职调查报告,久久沉思。她召来了李威廉,问道:“你的最终建议是什么?”
李威廉坦诚道:“从投资回报和市场热度看,‘禅意科技’是更安全、更符合常规逻辑的选择。‘墨韵工坊’更像一个情怀项目,需要持续输血,且变现路径漫长。”
沈清悦没有立刻表态,而是反问:“记得我们智库成立时,周墨安教授说过什么吗?他说,一个文明的高度,不仅取决于它奔向未来的速度,也取决于它连接过去的深度。”她拿起“墨韵工坊”那份报告,“‘禅意科技’很好,它代表了东方美学与现代科技融合的一种可能。但‘墨韵工坊’守护的,是支撑我们所有美学的‘底层代码’——那些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的色彩与材质。如果连这些源头都枯竭了,失了真,我们未来所有的‘融合’与‘创新’,会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涅盘资本路请大家收藏:(m.20xs.org)涅盘资本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