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的喧嚣与华彩如同退潮的海水,迅速消散在现实的岸边。返回纽约“星阁”全球总部后,沈清悦并未沉浸在“星空公约”成功启动的赞誉中,而是立刻投入了对欧洲局势的评估。程璃和林枫在晚宴上收到的坏消息,如同两块被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涟漪正以惊人的速度扩散。
办公室内,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显示着欧洲市场与合作伙伴关系的动态图谱。原本代表着积极意向与紧密合作的绿色连线,此刻正被不断跳出的黄色(暂缓)和刺眼的红色(中止)标记所覆盖、侵蚀。速度之快,范围之广,远超正常的商业波动。
“遗产艺术基金会只是第一个。”程璃站在一旁,语气凝重地汇报,“过去48小时,我们至少有七家重要的潜在欧洲合作伙伴,以各种含糊其辞的理由,单方面推迟或暂停了合作谈判。包括我们寄予厚望的米兰_PRISMA_画廊,以及苏黎世的那家顶级艺术品保险财团。”
沈清悦坐在办公桌后,指尖无意识地轻敲着光滑的桌面。她的目光锐利,扫过屏幕上每一个变色的节点,大脑飞速运转,试图在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背后,找出那根串联一切的线。
“理由?”她的声音平静,听不出情绪。
“出奇的一致。”程璃苦笑,“‘需要更多内部讨论’、‘战略方向需要重新评估’、‘时机尚不成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负面反馈,但就是无限期地搁置。”
没有理由,就是最明确的理由。这并非基于商业逻辑的理性判断,而是源于某种外部压力的集体回避。
沈清悦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目光投向窗外纽约灰蒙蒙的天空。她想起了陆景珩在日内瓦晚宴上的警告——“他们会离间你的盟友,让那些根基尚浅的伙伴,在‘传统’的压力下感到不安而退缩。”
德·洛林家族,这个盘踞在欧洲大陆数百年的古老阴影,甚至无需亲自下场厮杀,仅仅凭借其无形的威慑力与盘根错节的影响力网络,便已开始冻结“星空公约”西进的步伐。
一场没有硝烟,却关乎生存空间的冷战,已然拉开序幕。而对方的第一招,便是筑起一道名为“传统”与“规则”的、冰冷而傲慢的无形壁垒。
德·洛林家族的反击,如同一位高傲的棋手,不屑于与对手近身缠斗,而是凭借对棋盘规则的深刻理解,落子于千里之外,步步为营。
最先感受到寒意的是“星空公约”的学术声誉和舆论环境。
欧洲几家颇具影响力的艺术评论刊物,几乎在同一时间,刊发了主题相近的专栏文章。文章的作者皆是德高望重的老派评论家,文笔优雅,引经据典,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代”的怀念与对“当下浮躁风气”的忧思。
他们并未直接点名“星阁”或沈清悦,但矛所指,清晰无比。一篇刊登在法国《艺术观察》上的文章写道:“……当艺术的价值不再由时间沉淀出的品味和严谨的学术体系来鉴定,而是交由冰冷的数据算法和所谓‘大众投票’来决定时,我们是否正在亲手扼杀艺术的灵魂?这种‘数字狂欢’所带来的,究竟是民主的曙光,还是品味的灾难?”
另一家英国的老牌艺术杂志则探讨了“赞助人的角色变迁”,文中隐晦地批评:“……新兴的资本力量,试图用一种标准化、流水线式的‘生态’模式,来替代几个世纪以来基于个人眼光、深厚情谊与共同文化基因的赞助传统。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傲慢,是对历史传承的轻慢。”
这些文章被迅速翻译、转载,在全球艺术圈内引发热议。它们巧妙地给“星空公约”贴上了“反智”、“快餐化”、“缺乏底蕴”的标签。这种来自学术和评论高地的“定性”,其杀伤力远超普通的负面报道,它动摇了那些本就对新技术、新模式持观望态度的传统藏家和机构们的信心。
林枫拿着平板,上面显示着这些文章的摘要,他的脸色不太好看:“他们根本不了解我们数据平台是如何辅助策展和研究的,也不提我们如何扶持像他这样的独立艺术家。他们只是坐在象牙塔里,凭想象构建一个靶子,然后猛烈开火。”
沈清悦接过平板扫了几眼,神色并未有太大变化:“意料之中。学术和评论的堡垒,是他们经营最久,也最坚固的阵地。和他们在这个战场上纠缠,只会陷入无休止的口水仗。我们回应与否,都会落入他们的话语体系。”
她将平板递还给林枫:“我们的回应,不在这里。在威尼斯,在你的作品上。”
更实质性的打击,来自行政与行业规则层面。
“星阁”计划在欧洲几个主要城市设立“星空公约”的实体交流中心,首个选址定在巴黎。然而,项目在申请各类许可和资质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谨慎”与“拖延”。相关部门的态度客气而冷淡,文件审批流程被无限期拉长,提出的问题琐碎而苛刻,仿佛在应对一个潜在的麻烦制造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涅盘资本路请大家收藏:(m.20xs.org)涅盘资本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