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印记”计划的横空出世,如同一堵无形的叹息之墙,矗立在了埃隆·詹宁斯试图用AI碾平人类艺术创造力的道路上。舆论彻底转向,资本开始重新评估“星空公约”的长期价值和元象科技所面临的天花板。詹宁斯在硅谷总部砸碎了心爱的限量版机器人模型,但他很快冷静下来。技术上的暂时受挫并未让他放弃,反而激发了他更阴险的杀招——既然无法在理念和技术上摧毁你,那就用资本的绞索,从实体上瓦解你的联盟,扼杀你的生存空间。
他像一条在阴影中盘踞的毒蛇,收起了喷吐信子的獠牙,开始悄然编织一张针对“星空公约”生态核心节点的金融猎杀网。这一次,他的目标不再是虚名,而是实实在在的控制权与毁灭。
詹宁斯的陷阱设计得极其精妙,并非简单的恶意收购,而是一套组合拳。
首先,与元象科技关系密切的几家金融分析机构和媒体,开始集中发布看空“星空公约”生态内几家关键上市技术公司的报告。报告重点强调:“灵魂印记”虽概念新颖,但商业化路径漫长,短期内无法贡献实质利润;“南半球战略”前期投入巨大,风险未除;且“星空公约”模式过于依赖联盟,其核心平台自身盈利能力存疑。这些报告逻辑缜密,数据看似翔实,迅速动摇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信心。
紧接着,元象科技及其关联基金,开始在公开市场小幅、持续地抛售这几家公司的股票,并同时买入大量看跌期权。这一举动被市场敏锐捕捉,放大了恐慌情绪,导致这几家关键公司的股价出现连续下挫,市值短期内显着蒸发。
在制造了足够的恐慌和估值低点后,詹宁斯露出了真正的獠牙。他的首要目标,直指为“星空公约”提供核心沉浸式VR渲染技术的“视界无限”公司。
“视界无限”并非一家大型公司,但其独有的轻量化、高保真渲染引擎,是“星空公约”线上展览和林枫“生命场”项目不可或缺的技术基石。陆景珩之前虽已通过第三方基金进行了防御性持股,但并未达到绝对控股。
詹宁斯通过一个在开曼群岛注册、股权结构极其复杂的特殊目的实体(SPV)——“灯塔资本”,向“视界无限”发起了突如其来的、高溢价的全面收购要约。要约价格比当前被压低的股价高出近50%,条件极其优厚,但要求绝对控股权,并设定了极短的接受期限。
这对于“视界无限”的部分早期投资者和少数股东而言,是难以抗拒的套现诱惑。消息一出,“视界无限”董事会内部出现分裂,股价应声暴涨,市场普遍认为收购已成定局。一旦“视界无限”被詹宁斯控制,他完全可以切断对“星空公约”的技术授权,或者大幅提高授权费用,这将直接卡住“星空公约”的咽喉。
然而,这仅仅是明面上的攻击。詹宁斯真正的杀招,隐藏得更深。他利用其庞大的数据网络和律师团队,仔细研究了“星空公约”生态内几乎所有重要合作伙伴的章程和合作协议。
他发现了其中一个关键漏洞:一家为“星空公约”提供底层数据安全服务的、规模中等的上市公司“数盾科技”,其公司章程中存在一个较为陈旧的“控制权变更”条款。该条款规定,若公司实际控制权发生变更,且新控制方与公司主要客户存在“直接商业竞争关系”,则该主要客户有权以某个约定价格(通常低于市场价)收购公司的核心业务部门,或单方面终止长期合作协议。
詹宁斯的计划是:在成功收购“视界无限”制造混乱和恐慌后,立刻启动对“数盾科技”的闪电收购。一旦获得控制权,凭借元象科技与“星空公约”显而易见的竞争关系,“星空公约”将被迫启动那条苛刻的条款——要么低价收购一个他们可能并不想完全吞并的数据安全部门,背上沉重负担;要么终止合作,在短时间内寻找替代方案,其核心数据安全将面临巨大风险和运营混乱。
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捕兽夹”——无论“星空公约”选择哪条路,都会付出惨重代价。
当“灯塔资本”对“视界无限”的收购要约公布时,陆景珩立刻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他并没有被高溢价所迷惑,而是迅速调动资源,深挖“灯塔资本”的背景。几乎在同时,他的团队也敏锐地注意到了“数盾科技”那只存在于故纸堆里的风险条款,并将两者联系了起来。
“詹宁斯的目标不是‘视界无限’,或者说,不全是。”陆景珩在紧急会议上对沈清悦说,“他是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收购‘视界无限’是佯攻,逼迫我们仓促应对,他真正的杀招,是后面针对‘数盾科技’的连环套。”
沈清悦瞬间明白了局势的凶险:“如果我们全力阻止他收购‘视界无限’,他会趁乱拿下‘数盾’,给我们致命一击。如果我们分心去防备‘数盾’,他可能就假戏真做,真的吃掉‘视界无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涅盘资本路请大家收藏:(m.20xs.org)涅盘资本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