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公约”总部,核心实验室。
这里已然成为了一座被数据流、能量波动和焦灼希望笼罩的孤岛。与外界日益增长的质疑和恐慌相比,实验室内部的时间仿佛被压缩、被加速,每一秒都充满了高压下的寂静与爆发前的临界感。
林枫已经将近七十二小时没有离开过实验室。他像个困在迷宫里野兽,不同的是,他的迷宫是由无穷无尽的神经信号图谱、量子态方程以及他自己提出的“共情场域”理论模型构成的。胡茬爬满了他的下巴,眼窝深陷,唯有那双眼睛,燃烧着近乎偏执的光芒,紧紧盯着全息屏幕上那片混沌绚烂的星云状能量场——他称之为“源初之海”的模拟界面。
“不对……还是不对……”他喃喃自语,声音沙哑。屏幕上,代表不同测试者脑波的数据流试图与“源初之海”同步,但总是像失调的齿轮,发出刺耳的“摩擦”信号,无法达成完美的谐振。“引导方式太生硬了……像是在强迫大脑接受一个外来的频率……这不是‘共情’,这是‘灌输’。”
他最初的狂喜已经冷却,取而代之的是面对巨大技术鸿沟时的沉重。理论是完美的,但实现路径上布满了荆棘。如何稳定地构建这个场域?如何让不同背景、不同心理状态的参与者都能自然、无排斥地融入其中?如何证明这种融入带来的体验,是超越技术认证、源于生命本源的?
沈清悦悄无声息地走进来,将一杯冒着热气的营养液放在他手边。她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地看着屏幕上那些挣扎着想要融合的光点。她理解林枫面临的困境,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像是在触摸一个人类从未清晰定义过的意识边界。
“我们太依赖‘定义’和‘测量’了。”沈清悦忽然轻声开口,她的目光悠远,仿佛穿透了实验室的墙壁,回到了她最初拿起画笔的时刻,“林枫,你还记得第一次被一件艺术品真正击中心灵的感觉吗?那不是因为它符合某种标准,也不是因为它被认证了‘灵魂印记’。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共振。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心湖,涟漪自然荡开,不需要任何仪器的证明。”
林枫猛地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住沈清悦。
“共振……自然荡开……不需要证明……”他反复咀嚼着这几个词,脑海中仿佛有一道闪电劈开了浓重的迷雾。
他猛地转过身,双手在控制台上疯狂地操作起来,废弃了之前所有精心设计的引导算法和同步协议。“错了!全错了!我一直在试图‘建造’一个场,然后用技术把人‘塞’进去!这本身就是一种暴力!”
他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真正的‘共情场域’,不应该是我建造的!它应该是由参与者自身的精神波动,在特定条件下,‘自然涌现’出来的!我的角色不是建筑师,而是……而是那个最初投入石子的手,或者,是那个提供共鸣箱的乐器!”
他调出了实验室的生物传感器数据,不再聚焦于复杂的大脑皮层信号,而是转向了更基础、更原始的生理指标——心率变异性的谐波、皮肤电导的微妙起伏、甚至肌肉纤维的微小震颤。这些被主流神经科学视为“噪音”的数据,此刻在他眼中,却蕴含着生命最本真的节奏。
“剥离……剥离所有后天习得的知识、文化的滤镜、理性的干扰……”林枫的眼神越来越亮,“回溯到生命最源初的状态——心跳、呼吸、神经的微颤……这些才是连接所有人类的,最古老的通用语言!”
一个全新的、近乎疯狂的构想,在他脑海中迅速成型。他不再试图去模拟或认证“灵魂”,而是要去唤醒潜藏在每个生命体深处,那份与生俱来的、对于同类情感最原始的感知能力。
接下来的四十八小时,实验室变成了一个生命体征数据的海洋。林枫摒弃了华丽的界面和复杂的指令,重新编写了一套极其精简的核心程序。这套程序不再主动“引导”或“塑造”,而是像一个极其敏感的空腔,等待着被生命的原始波动所“充满”和“激活”。
他将其命名为“生命溯源”协议。
第一次内部测试,参与者是程璃和李明博。他们坐在特制的感应椅上,身上连接着简化了的生物传感器。
“放松,不要试图去‘理解’或‘感受’什么,”林枫的声音通过耳机传来,异常平静,“只需要存在,呼吸,聆听你们自己的身体。”
实验室的灯光暗下,只剩下全息屏幕上那片看似静止,实则内部蕴含着无限可能的“源初之海”(现在或许更应该称之为“生命之海”)。一阵极其微弱、几乎无法察觉的,混合了自然风声、水流声和模拟母体心音的底噪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程璃起初有些紧张,职业习惯让她下意识地分析着环境。但随着那轻柔的底噪和自身呼吸的节奏慢慢同步,她渐渐放松下来。她开始感觉到一种奇异的安宁,仿佛漂浮在温暖的海水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涅盘资本路请大家收藏:(m.20xs.org)涅盘资本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