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悦那场石破天惊的宣布,如同在全球舆论场投下了一颗思想炸弹。最初的冲击波是毁灭性的——质疑、嘲讽、恐慌交织成的巨大声浪,几乎要将“星空公约”彻底淹没。
财经媒体用最大号的字体打出标题:《自杀式决策?沈清悦亲手拆解千亿帝国护城河!》、《信任崩塌后的绝望之举?分析师大呼看不懂》。社交媒体上,阴谋论与唱衰论齐飞,有人称这是沈清悦在无法挽回败局前的“体面退出”,有人嘲讽这是“打不过就加入”的终极版本,只不过加入的是整个开源世界。甚至连一些原本支持“星空公约”的温和派评论家,也忧心忡忡地表示,这步棋过于冒险,很可能在赢得道义掌声之前,就将市场彻底葬送。
“星空公约”内部,暗流涌动更为剧烈。尽管沈清悦凭借其无人能及的威望暂时压下了公开的反叛,但私下的抱怨、不解乃至愤怒的情绪在蔓延。一些习惯了在封闭技术壁垒下享受红利的部门和合作伙伴,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与背叛。程璃和李明博忙得焦头烂额,一方面要应对雪片般飞来的质询和解约通知,另一方面还要极力安抚内部团队,稳住基本盘。
陆景珩则动用了全部的商业手腕和人脉,全力支撑着“星空公约”的现金流和商业网络,抵御着来自资本市场趁火打劫式的做空和挤压。这是一段极其艰难的时期,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帝国黄昏”的悲壮,仿佛沈清悦的抉择,提前引燃了终局的导火索。
而在大洋彼岸的元象科技,詹宁斯在最初的错愕之后,爆发出一阵混合着轻蔑与得意的冷笑。
“她疯了。”他在高层会议上断言,“她以为这是骑士般的决斗礼仪?不,这是软弱,是投降!将技术的生杀大权交给那群只知道发表论文、争论伦理的学究?愚蠢至极!”
他下令元象科技的公关团队全力引导舆论,将沈清悦的决定描绘成“技术失败后无奈的技术开源”、“试图绑架科学界为其站台的最后挣扎”。他坚信,在资本和市场的现实逻辑下,“星空公约”的覆灭只是时间问题。他仿佛已经看到,那顶象征着数字艺术王权的冠冕,正从沈清悦颤抖的头上滑落,即将被他稳稳接住。
然而,在这场由资本、媒体和大众情绪构成的喧嚣风暴之外,在另一个以理性、严谨和探索真理为最高准则的世界里,一场截然不同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沈清悦的宣告,最先在全球顶尖的学术圈和科研机构内部,引发了深远的回响。这里的人们,习惯于用数据和逻辑思考,对硅谷式的商业炒作和媒体狂欢本能地保持距离。他们关注的,不是股价的涨跌,而是“灵魂印记”与“量子阴影”背后所蕴含的,关于意识、智能、创造力本质的巨大科学谜题。
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
理论物理部主任,诺贝尔奖得主埃尔温·莫里斯教授,正在和他的团队讨论“神谕”系统公布的部分量子逻辑模型。一位年轻的博士后提到了沈清悦的公开倡议。
“将核心技术开源,接受全球科学界的检验……”莫里斯教授推了推他的老花镜,布满皱纹的脸上看不出表情,但那双深邃的眼睛里却闪烁着感兴趣的光芒,“很有趣,很大胆。这不再是商业战争,这是一份递给科学共同体的‘挑战状’。”他转向他的团队,“‘灵魂印记’声称捕捉了意识的独特性,‘量子阴影’则试图用算法彻底模拟它。这触及了量子力学与意识关系的边缘,甚至可能关乎‘强人工智能’的伦理边界。我认为,CERN有责任,也有能力,在这个问题上发出科学的声音。”
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一场自发的讨论也在进行。神经科学家与计算机专家们围绕林枫的“生命溯源”协议论文(沈清悦在宣布的同时,已按承诺公开了部分核心原理)展开了激烈辩论。
“摒弃高阶脑波,回归生命体征的原始谐波……这个思路非常巧妙,它绕开了意识表达的复杂性,直指生命共情的生理基础!”一位认知科学教授兴奋地说。
“但需要大规模、可重复的实验来验证其有效性和边界。”另一位严谨的工程师补充。
“所以,沈清悦的邀请,正是我们需要的!”实验室主任总结道,“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研究人类创造力与共情神经机制的活体实验室。MIT应该加入。”
类似的场景,在全球各地的智力高地同步上演——
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专家们,对“量子阴影”的生成逻辑和“灵魂印记”的编码方式表现出浓厚兴趣,认为这是检验现有AI理论极限的绝佳案例。
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物理学家,则对“灵魂印记”能量形态的稳定性和“共情场域”的物理载体提出了深层次的疑问。
清华大学、东京大学、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一封封内部讨论的邮件,一场场非正式的学术研讨会,都在围绕着同一个主题进行。科学的好奇心,对真理的探究欲,以及一种超越商业利益的、关乎人类文明走向的责任感,开始凝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涅盘资本路请大家收藏:(m.20xs.org)涅盘资本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