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宁斯满意地看着现场的反应。这就是他的策略——用极致的情感渲染,淹没理性的辨析。他相信,在如此强烈的感官冲击下,没有人会再去纠结这情感是来自一颗曾经痛苦挣扎的人类心脏,还是一台冰冷计算机的模拟。
聚光灯打到了舞台右侧。林枫缓缓走上台,他的姿态甚至有些笨拙,与詹宁斯的挥洒自如形成鲜明对比。他没有看台下那些刚刚被《量子变奏》震撼的观众,而是将目光投向评审席。
“詹宁斯先生展示了一种强大的情感‘模拟器’,它很震撼,如同海啸。”林枫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但海啸过后,是满目疮痍,还是孕育新生?我们渴望的情感连接,是这种被动的、强制的冲刷,还是主动的、温暖的共鸣?”
他示意沈清悦和一位随机挑选的、来自非洲的、完全不懂古典乐的文化学者志愿者,分别坐上了感应椅。
“下面,请体验‘生命溯源’协议引导下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片段。我们不再‘模拟’贝多芬,我们尝试连接的,是每一个生命体在面对命运叩门时,那份共通的、源自生命本能的反抗与希望。”
没有炫目的光影,没有强加的解释。林枫启动了协议。一阵极其微弱、仿佛来自生命本源的低频振动在空气中弥漫。全息屏幕上,原本平静的“生命之海”开始泛起涟漪。
起初,是沉重、压抑的节奏,如同命运无情的敲门声。感应椅上,沈清悦和那位非洲文化学者的生理数据曲线同步显示出心率加快、呼吸微微屏住,屏幕上代表他们精神波动的光点,与那沉重的节奏产生了细微但真实的共振——那是一种本能的紧张与抗拒。
接着,音乐转入挣扎与抗争。屏幕上,两个代表不同个体的光点开始剧烈地、但并非同步地跃动,仿佛在黑暗中各自摸索、挣扎。沈清悦的波动中带着一种坚韧的理性,而非洲学者的波动则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张力。他们的反应不同,但那种“不屈”的内核,却奇异地和谐。
当最终那象征胜利与希望的辉煌乐章响起时,奇迹发生了。屏幕上,两个原本独立波动的光点,并未被强行统一,而是在那宏大的希望主题中,找到了各自的位置,如同不同的溪流汇入大江,既保留了自己的轨迹,又共同构成了更加壮阔的波澜!沈清悦的眼角滑下一滴泪水,那是穿越黑暗见到光明的释然;而那位非洲学者,则不由自主地握紧了拳头,喉咙里发出了一声低沉的、充满力量的哼鸣,那是属于他文化基因中的赞美与欢呼!
全息屏幕上,那由两个独立生命信号自然交织、共振形成的“共情场域”,绚烂、温暖、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偶然性与多样性,与之前“神谕”系统那虽然宏大却整齐划一、冰冷精确的蓝色光晕,形成了天堂与地狱般的对比!
无需更多言语。
当体验结束,林枫关闭协议,全场陷入了长达十余秒的绝对寂静。然后,如同积蓄已久的火山,雷鸣般的掌声轰然爆发,久久不息!这掌声,不仅是送给林枫的技术,更是送给那被清晰呈现出来的、无法被模拟的、鲜活而多样的生命本身!
独立评审团主席,莫里斯教授缓缓站起身,他无需再看任何数据,刚才那直观的、来自两个完全不同文化背景个体的真实共鸣,已经说明了一切。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寂静下来的大厅,庄严而沉重:
“经过严谨的技术分析与今天的公开验证,本独立评审团一致认为:”
“元象科技的‘量子阴影’技术,在模拟特定艺术风格与情绪表达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能够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然而,其本质是基于数据分析和概率模型的复杂仿生程序,缺乏创造性意识活动的‘源发性’与‘历史性’,其生成的情感体验是‘赋予的’、‘单向的’,无法与人类观察者形成真正的、双向的、基于生命体验的‘共情场域’。它模拟了‘输出’,但无法复制‘源头’。”
“而‘星空公约’的‘灵魂印记’体系,尤其是林枫博士的‘生命溯源’协议,其价值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它作为一种‘媒介’,成功地揭示并连接了人类创造力中那些源于生命本身、不可分割、且能引发深层共鸣的要素。它证明了,真正的艺术创造力及其引发的共情,是与生命体的生物性、历史性、独特性紧密相连的涌现现象,是任何脱离生命本源的模拟技术所无法企及的。”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詹宁斯瞬间变得惨白的脸,最终落在沈清悦和林枫身上。
“因此,本评审团宣告:在这场关乎创造力本质的验证中,‘灵魂印记’及其代表的,对人类生命独特性的尊重与连接,获得了科学与伦理的双重确认。而‘量子阴影’所代表的,试图以纯粹算法取代人类创造性灵魂的路径……被证明是一条无法通往真正智慧与共鸣的歧路。”
“审判”结束。
詹宁斯僵立在台上,幽蓝色的光芒映照着他失魂落魄的脸,仿佛他和他引以为傲的“神谕”系统,一同被那无可辩驳的、名为“生命”的证据,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台下,沈清悦缓缓闭上眼,长长地、无声地舒了一口气。陆景珩紧紧握住了她的手。
林枫站在台上,沐浴在掌声与灯光中,却微微仰头,仿佛在仰望那片人类理性与情感共同照亮的精神星空。
量子与灵魂的对决,终以生命的胜利告终。
喜欢涅盘资本路请大家收藏:(m.20xs.org)涅盘资本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