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悦在日内瓦宣布将逐步退出日常管理的决定,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又一枚石子,涟漪在“星空公约”内部缓缓扩散。与外界纯粹的赞誉和震惊不同,联盟内部在经历了最初的错愕之后,一种微妙的、混合着期待、不安与野心的情绪开始悄然滋生。
总部“星流”指挥中心,依旧繁忙,但空气里似乎多了一些难以言喻的张力。沈清悦的办公室依然为她保留,但她出现在那里的时间明显减少。这种物理上的“缺席”,无形中放大了权力结构的变动。
“听说程总最近在重新梳理所有区域的业务汇报线,要求比之前更加精细……”
“李总那边也是,技术委员会正在制定‘灵魂印记’开源后的全新贡献者协议和代码审查标准,据说非常严格……”
“艺术委员会那边才热闹呢,林枫博士和纳吉拉女士,一个注重哲学探索,一个强调文化多样性,以后这艺术方向听谁的?”
……
茶水间、走廊上,类似的低声议论时有耳闻。沈清悦是一座巍峨的山峰,长久以来遮蔽了所有的风雨,也定义了所有的视野。如今山峰主动退后,阳光得以普照新的土地,但骤然开阔的天地,也让习惯了仰视山顶的人们,感到了些许无所适从与风向不明的迷茫。
新的航程已经开启,但船舵的每一次微调,都牵动着整艘巨舰的神经。
沈清悦的“退出”并非撒手不管,而是一种更具智慧的“在场”。她不再审批具体的项目预算或市场方案,而是将精力聚焦于三件事:确保权力交接的平稳,观察新生代领导者的磨合,并在关键节点给予方向性的指引。她深知,一个健康的组织,不应依赖于任何单一的强人,而应建立在稳固的制度与互补的团队之上。
新的领导集体核心,逐渐形成了以程璃、李明博、林枫与纳吉拉(新增的艺术委员会联合主席)构成的“三柱石”结构。他们各自代表着“星空公约”不可或缺的一个维度。
程璃的晋升最为顺理成章。这位昔日锋利无匹的“市场女王”,在经历了“量子阴影”危机的洗礼后,气质愈发沉静内敛,但眼神中的锐利并未减少,只是从出鞘的寒光,转化为了藏于鞘中的威严。她被任命为“星空公约”全球首席执行官(CEO),全面负责联盟的商业运营、战略拓展与公共关系。
她的第一个重大举措,并非激进扩张,而是启动了名为“深根计划”的内部重组。她重新划分了各大区的权责,引入更科学的绩效考核与风险管控体系,强调“可持续增长”与“生态健康”高于单纯的规模数字。一些习惯了在沈清悦相对宽松管理风格下行事的老臣感到了不适,但程璃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与细致。
在一次关于亚太区市场预算的高层会议上,一位资历颇深的区域总裁试图以“历史惯例”和“人情关系”为由,为一项回报率可疑的赞助计划辩护。
程璃安静地听完,没有动怒,只是将一份由数据分析团队出具的、详细列明该计划潜在风险与机会成本的报告投影到大屏幕上。
“赵总,”她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星空公约’已经过了依靠‘惯例’和‘人情’开疆拓土的时代。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让每一份投入,都能扎实地滋养我们的生态土壤,而不是催生虚胖的泡沫。这份计划,请按照新的评估标准重新拟定,或者,直接取消。”
她的话语,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剥离了情面,只留下冰冷的商业逻辑。会议室内鸦雀无声,那位区域总裁面色通红,最终低头称是。
沈清悦在事后得知此事,只是对陆景珩微微一笑:“程璃这把剑,终于找到了最适合她的剑鞘——规则与责任。她正在从开拓的先锋,蜕变为守成的基石。”
李明博接任首席技术官(CTO)并兼任新成立的“开源技术伦理委员会”主席。技术开源,意味着“星空公约”的技术壁垒从“物理封闭”转向了“生态领先”和“标准制定”。这对李明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解决具体技术难题的超级工匠,更需要成为一个放眼全球的技术架构师与布道者。他主持制定了详尽的《“灵魂印记”开源贡献者公约》,设立了严格的代码审核与合并流程,确保技术演进在开放的同时,不偏离核心伦理轨道。
同时,他主动拜访了CERN、MIT等刚刚建立合作关系的顶级机构,与那里的科学家们探讨建立跨学科的“人类创造力研究开放数据库”的可能性。他以其扎实的技术功底、谦逊的态度和对伦理底线的坚守,赢得了科学界的普遍尊重。一位MIT的教授私下评论:“李博士让我们相信,开源背后的主导者,是真正的科学家,而非商人。”
在他的推动下,“星空公约”的技术影响力非但没有因开源而削弱,反而通过吸纳全球智慧,变得更加根深叶茂,成为了相关领域事实上的标准制定者与引领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涅盘资本路请大家收藏:(m.20xs.org)涅盘资本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