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绿化创新发展大会在省会展中心召开的消息,半个月前就传到了林小满耳朵里。起初她还犹豫要不要参会——主办方邀请她做主题分享,核心是“城市绿化高存活率的创新路径”,可她的核心方法是“倾听植物需求”,这背后的特殊能力根本没法直白言说。直到市绿化局王局长亲自上门劝说:“小满,这是让咱们的‘植物友好’理念走向全国的好机会,你哪怕模糊说说观察植物的心得,对同行也是极大的启发。”
林小满这才下定决心参会。出发前一周,花店就成了“备战基地”,团队成员忙得脚不沾地。刘宇熬了好几个通宵,整理出试点街道从60%到90%存活率的对比数据,还有植物监测的相关案例,做成了厚厚一沓数据分析报告;陈阳则梳理了不同场景的植物搭配方案,配上手绘的植物生长状态示意图,方便听众理解;李婷专门剪辑了一段短视频,浓缩了少年绿植团活动、植物预警等精彩瞬间,还特意给多肉加了不少特写,说是“增加分享的趣味性”;张胖子更夸张,不仅赞助了参会的伴手礼——迷你多肉幼苗,还定制了印着“植物友好,绿意满城”的文化衫,逼着团队每个人都穿上。
帆布包里的多肉更是兴奋得没安生过,整日里叶片不住地晃动,要么用叶片轻戳林小满的胳膊,要么在包里翻滚着“催促”。林小满每次拉开拉链,都能看到它叶片挺得笔直,表面还特意涂了层透亮的营养液,一看就是卯着劲要在会场出风头。林小满无奈又好笑,只好顺着它的意:“到了会场给你安排C位特写,让你当全场最靓的吉祥物。”这话一出,多肉的叶片立刻晃得更欢,连顶端的小芽都透着雀跃。
参会当天,省会展中心人声鼎沸,来自全国各地的绿化专家、园林部门负责人、环保企业代表挤满了主会场。林小满刚走进会场,就被不少人认了出来——毕竟植物辅助地震监测、少年绿植团的事迹早就通过媒体传遍了业内。
“这位就是林小满老师吧?你们的植物预警太厉害了!”一位来自山东的园林负责人主动上前握手。
“林老师,我想请教下你们试点街道的植物搭配,我们那边主干道绿化存活率一直上不去。”另一位江苏的同行拿着笔记本,笔尖都快戳到纸页上,迫不及待地想取经。
林小满一一笑着回应,心里却在默默打鼓:待会儿分享时,得把“听到植物说话”转化成“观察植物细节”,既不能露馅,又要让大家get到核心逻辑。她刚找到自己的座位,指尖无意识触碰会场角落装饰用的绿萝,耳边就传来一阵细碎的“嘀咕”,绿萝藤蔓轻轻缠绕住她的指尖,带着点期待的意味:“好多人啊,他们都是来讨论怎么照顾我们的吗?”
不远处门口的雪松也晃了晃松针,声音沉稳又带着点无奈:“希望他们别再只盯着好看的品种,不管我们能不能适应土壤和阳光了。”林小满不动声色地收回手,悄悄在笔记本上记下:分享时要突出“按需匹配”,用小而实的案例打动听众。
上午的议程以行业政策解读和大型绿化工程案例分享为主。几位专家分享的案例大多宏大,动辄就是百万平方米的绿化项目,但提到存活率时,大多含糊其辞。林小满听得有些着急,身边装饰用的紫薇轻轻抖了抖花瓣,声音里满是抱怨:“他们总想着种好看的,种下去活不了就补种,我们长得辛苦,他们也浪费力气。”
终于轮到下午的主题分享环节,林小满是第三个发言。前两位分享者讲的都是技术层面的创新,比如智能灌溉系统、新型肥料研发,台下反响平平,不少人悄悄低头翻看手机。轮到林小满上台时,她刚走到话筒前,李婷就适时播放了短视频——视频里,孩子们踮着脚给植物清理垃圾,多肉被琪琪托在手里“指挥”众人,植物预警化解管道危机的画面一幕幕闪过,原本沉闷的会场瞬间响起细碎的笑声,不少人放下手机,抬头看向大屏幕。
等视频结束,林小满拿起话筒,笑着说:“各位同行,大家好!我是林小满。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不是什么复杂的技术,也不是耗资巨大的工程,而是我们团队坚持了很久的一个简单理念——读懂植物的‘无声语言’,按它们的需求做绿化。”
台下立刻安静下来,不少人坐直了身子,露出好奇的神色。
林小满继续说:“我们刚开始做试点街道时,也走了很多弯路。当时绿化常用的都是玉兰、银杏这类观赏性强的品种,但在尾气重、土壤板结的主干道上,存活率常年不到60%。后来我们改变了思路,不再只看植物的颜值,而是去仔细观察它们的反应。”
她故意加重了“观察”两个字,指尖轻轻划过讲台边缘。“我们发现,侧柏的叶片即使沾了很多尾气,依然能保持翠绿;构树的根系能在板结的土壤里顽强扎根;麦冬哪怕被行人偶尔踩踏,也能快速恢复。这些被大家当成‘野树’‘杂草’的植物,其实是最适配城市主干道的选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靠听懂花草说话称霸全国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靠听懂花草说话称霸全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