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市绿化改造的成功案例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周边城市激起了层层涟漪。不到半个月,林小满的手机就被周边六座城市的绿化部门打爆了,从电话里焦急的语气能听出,每座城市都面临着各自的绿化难题——有的是乡村集镇绿化水土不服,有的是工业园区植物存活困难,还有的是景区绿化过度商业化导致生态失衡。
省绿化局见状,干脆牵头组织了一场“植物友好绿化模式推广会”,把周边城市的相关负责人都召集到林小满所在的城市,现场观摩试点街道、少年绿植团活动和植物监测点。推广会当天,二十多辆大巴车浩浩荡荡停在城东试点街道,来自各地的参会人员拿着笔记本和相机,围着长势茂盛的侧柏、构树不停记录,时不时发出惊叹。
“这侧柏在尾气这么重的地方还长得这么好,太不可思议了!”一位来自工业城市的负责人伸手触摸叶片,满脸惊讶。
“我们景区种的名贵花木三天两头死,没想到这些常见的乡土树种这么耐造!”另一位景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对着麦冬丛拍照。
林小满带着团队全程讲解,刘宇拿着检测仪现场演示土壤湿度和空气质量,数据显示试点街道的PM2.5浓度比改造前下降了22%;陈阳演示了简易的植物养护技巧,教大家如何通过叶片判断植物需求;张胖子则在一旁展示适配不同场景的植物幼苗和养护物资,订单本很快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
少年绿植团的孩子们成了现场的小向导,琪琪托着多肉,带着一组参会人员参观古树监测点:“这棵老槐树能感知地下震动,我们每周都会来记录它的状态,上次还帮地震局捕捉到微小震动呢!” 多肉的叶片挺得笔直,偶尔用叶片蹭蹭参会人员的手指,引得大家纷纷拍照。
浩浩则带着另一组人查看植物养护记录:“我们每个小组都有专属记录本,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松土、植物有没有生病,都记得清清楚楚,这样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啦!”
推广会的高潮是成果分享环节,邻市的周明作为第一个受益者,拿着改造前后的对比视频,激动地说:“我们之前主干道香樟存活率只有65%,现在侧柏、构树存活率达85%;荷花池从污水横流到水清荷开,这都是‘植物友好’模式的功劳!这种模式成本低、易操作,还能带动市民参与,太适合我们中小城市推广了!”
台下的参会人员听得心潮澎湃,会议还没结束,就有三座城市当场敲定了合作意向,剩下的城市也纷纷预约了上门指导的时间。省绿化局的王局长在总结时说:“林小满团队的模式最大的价值,就是打破了绿化‘重景观、轻生态’的误区,让绿化回归植物本身。接下来,省里会牵头成立‘植物友好绿化区域联盟’,由林小满团队担任技术总指导,推动这种模式在全省范围内落地生根。”
联盟成立后的第一个月,林小满团队就开启了“绿意巡回指导”之旅。他们兵分三路,一路由林小满带队,负责解决核心难题和方案制定;一路由刘宇和陈阳带队,负责技术培训和数据校准;还有一路由张胖子和李婷带队,负责物资供应和宣传记录。少年绿植团的孩子们也分成小队,跟着团队参与不同城市的交流活动,成了“植物友好”理念的小小宣传员。
第一站是北部的青溪镇,这里是典型的乡村集镇,前两年搞美丽乡村建设,跟风种了大片樱花树,结果山区昼夜温差大,樱花树要么被冻伤,要么被虫害侵袭,存活率不足40%。镇里的王书记领着林小满一行人走到集镇主干道,看着光秃秃的树干,一脸无奈:“我们想着樱花好看,能吸引游客,没想到这么娇贵,投入的几十万都打了水漂。”
林小满蹲在一棵幸存的樱花树下,指尖刚碰到树干,就听到它虚弱的抱怨:“这里太冷了,冬天的风刮得我枝干疼,还有虫子总咬我的根,我实在撑不下去了……” 旁边几棵刚补种的樱花树也跟着叹气:“我们还是适合种在温暖的地方,这里的水土根本不适合我们。”
林小满起身对王书记说:“樱花树喜暖畏寒,根系浅,经不起山区的温差和虫害。其实你们本地的山楂树、山杏树就很合适,不仅耐寒耐旱,还能结果,既能绿化又能给村民带来收益。”
她指着路边野生的酸枣丛:“你看这些酸枣,没人管都长得这么好,说明它们适配这里的环境。我们可以搭配种植山楂、山杏作为行道树,树下种上耐寒的苜蓿,形成立体绿化,既好看又实用。”
张胖子当天就从苗圃调来了一批山楂和山杏幼苗,还带来了针对山区虫害的生物防治药剂。陈阳则给村民们做培训,教大家如何利用本地的天敌昆虫防治虫害,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少年绿植团的孩子们教村民制作简易的植物观察记录表,还和当地的小学生结对子,成立了“乡村绿植小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靠听懂花草说话称霸全国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靠听懂花草说话称霸全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