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带着一组同学去市中心广场,手里举着“守护古树,守护城市记忆”的牌子,大声喊道:“黄连木爷爷活了一百二十年,见证了城市的变迁,我们不能让它毁在挖掘机下!” 他的声音不大,却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有人当场扫码签名,有人跟着孩子们一起呼吁。
琪琪托着多肉,在学校门口向家长们请愿:“多肉也喜欢黄连木爷爷,每次来都要在树干上待一会儿。古树没了,很多小动物也会失去家的!” 多肉的叶片挺得笔直,偶尔用叶片蹭蹭家长的手,不少小朋友拉着家长的衣角:“妈妈,我们签字吧,我想让黄连木爷爷活下去。”
请愿活动很快从梧桐巷扩散到全城。本地的书法家协会送来手写的“古树长青”匾额,挂在黄连木的枝桠上;花店老板们自发组织起来,每天给古树送来新鲜的营养液;甚至有远在邻市的市民专门驱车赶来,在请愿书上签名,他们说:“之前林老师帮我们保护了荷花池,现在我们也要来帮忙,守护古树是所有人的事。”
林小满每天都带着团队守在巷口,她能清晰地感受到,黄连木的状态在慢慢好转。老树的声音不再颤抖,语气里多了几分安稳:“……谢谢这么多人帮我,我感觉到好多温暖的手摸着我,好多孩子在我身边说话,我有力量了……” 枝桠上甚至冒出了几个小小的新芽,在深秋的寒风里顽强地挺立着。
开发商显然没料到会引发这么大的民愤。他们先是派公关团队在网上发通稿,说项目能带动老城区经济发展,古树移植是无奈之举,结果被网友们逐条反驳,通稿下面全是质疑的声音。接着又试图私下联系林小满,提出给绿植团赞助一笔资金,让她停止反对,被林小满当场拒绝:“古树的价值不是钱能衡量的,市民的情感更不是钱能收买的。”
眼看舆论越来越不利,开发商又想偷偷施工。那天凌晨三点,两辆挖掘机悄悄开到了梧桐巷口,还没等靠近古树,就被守夜的孩子们发现了。轩轩立刻吹响了随身携带的哨子,住在巷口的十几位居民和另外几组守夜的孩子很快赶来,大家手拉手围在黄连木周围,形成了一道人墙。
“不许动这棵树!”轩轩举着手电筒,光束照在挖掘机司机脸上。
“我们已经报警了,你们再不走,就等着被带走吧!”一位大叔大声喊道。
挖掘机司机看着围上来的人群,犹豫着不敢动。这时,李婷带着几位媒体记者赶了过来,相机的闪光灯瞬间亮起。原来李婷早就料到开发商会来这一手,特意联系了媒体通宵蹲守。记者们围着挖掘机拍摄,追问司机施工的缘由,司机见状,只好掉头离开了。
第二天,“开发商深夜偷挖古树被拦”的新闻登上了本地报纸头条,连省电视台都做了专题报道。节目里,林小满拿着古树的生态数据,讲述了移植的高风险;居民们对着镜头讲述和古树的故事;孩子们举着请愿书,稚嫩的声音喊着“守护古树”。节目播出后,市人大、市政协都收到了大量市民的建议,要求加强古树保护,严查开发商的违规行为。
请愿活动的第七天,林小满带着居民代表、绿植团成员,捧着五万多人签名的请愿书,来到了市政府门口。此时,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自发赶来的市民,大家举着“守护百年古树”“拒绝违规移植”的牌子,秩序井然地请愿。
一位抱着婴儿的妈妈说:“我带孩子来,就是想让他知道,植物和人一样值得被尊重。这棵古树不仅是风景,更是教会孩子敬畏生命的教材。”
一位退休的老教师举着自己写的书法作品:“古树是城市的活化石,毁了就再也没了。今天我们守护黄连木,就是守护明天的城市记忆。”
林小满走到请愿队伍的最前面,手里捧着那封《百年黄连木的求救信》,对着前来接待的政府工作人员说:“这不仅是一棵古树,更是梧桐巷居民的情感寄托,是老城区的生态屏障。我们今天来,不是要对抗谁,只是想让这棵活了一百二十年的树,能继续活下去,能看到明年的春天。”
她顿了顿,补充道:“我们已经制定了古树与项目共存的方案,小区大门可以稍微偏移三米,避开古树,这样既不影响项目推进,又能保住古树。周边还可以打造一个古树小广场,既能提升小区的人文氛围,还能成为居民的休闲区,对开发商来说也是好事。”
工作人员接过请愿书和方案,当场表示会立刻组织绿化、规划、住建等多部门开会,重新评估项目规划,尽快给出答复。
离开市政府时,夕阳正斜照在梧桐巷的方向。林小满快步赶回巷口,远远就看到黄连木的枝桠在风中轻轻晃动,像是在迎接她。凑近后,老树温和的声音传来:“……我听到了,好多人在为我说话,我不怕了……” 枝桠上的新芽微微舒展,在夕阳下泛着淡淡的绿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靠听懂花草说话称霸全国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靠听懂花草说话称霸全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