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戏院的“记忆幽灵”得以安抚,带给事务所众人的成就感是独特的,不同于红光厂净化后的明朗畅快,更像是在喧嚣都市的背景下,悄悄修复了一页被泪水浸透的历史书页,让过往的重量得以轻盈。然而,这种涉及深层记忆与能量的复杂案例,也让他们意识到自身对“小事能量”及其源头认知的浅薄。
这种认知的渴求,在几天后的一次例行“茶话会”上,自然而然地聚焦到了老周身上。
地点依旧在李伯杂货店后院那棵老槐树下,只是这次,苏晓带来的不是咖啡,而是几瓶冰镇汽水,夏晓星贡献了她妈妈做的绿豆糕。傍晚的风带着一丝暑气,吹得树叶沙沙作响。
“周大爷,”林小满斟酌着开口,语气带着晚辈特有的尊敬和好奇,“上次您提到您儿子那本日记,关于十年前的流星雨……我们后来遇到的这些事,感觉都和那场‘实验泄漏’脱不开关系。您……是不是知道些更具体的情况?”
老周正拿着一块绿豆糕,闻言动作顿了顿。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慢条斯理地将糕点吃完,又拿起旁边一块沾满机油的旧绒布,开始无意识地擦拭着他那双永远仿佛带着洗不干净痕迹的手。这是他的习惯动作,每当陷入回忆或需要思考时,总会如此。
顾小飞性子急,忍不住追问:“对啊周大爷,您儿子当年到底看到啥了?那粉色的天,掉下来就化了的星星,听着就邪乎!”
老周抬起眼,目光扫过围坐在身边的四个年轻人——林小满的诚恳,顾小飞的急切,苏晓的探究,夏晓星带着点懵懂的专注。他脸上的皱纹在夕阳余晖下显得更深了,那双常年与金属油污打交道却依旧清亮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追忆,有担忧,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
“唉,”他叹了口气,将绒布放下,声音低沉而缓慢,带着老上海人讲古事时特有的腔调,“这事,憋在我心里好些年了。本来以为要带进棺材板里……”
他端起搪瓷缸喝了口茶,开始了叙述:
“我儿子,周明,打小就迷星星月亮。十年前,他刚上大学,学的就是天文。那会儿,他嘴里整天念叨的就是什么‘异常天文现象’、‘能量波动’。” 老周的眼神飘向远处,仿佛穿透了时空,“2013年,9月12号那天,他提前好几天就兴奋得不行,说根据他和一个什么‘非官方研究小组’的计算,那天凌晨,上海上空可能会有极其罕见的‘尘星雨’,不是普通的流星,据说是某种携带特殊宇宙尘埃的星体碎片划过大气层产生的现象。”
“非官方研究小组?”苏晓敏锐地捕捉到这个词,她的手指在膝盖上无意识地敲击着,这是她进行信息分析时的习惯动作。
老周点点头:“嗯,小明提过几句,说里面有几个很厉害的叔叔阿姨,好像是什么‘都市环境能量研究项目组’的,领头的……好像就姓林。”他看了林小满一眼,意思不言而喻。
林小满的心猛地一跳,手指下意识地蜷缩起来。父亲的身影,在迷雾中似乎又清晰了一分。
“那天凌晨,大概两点多,小明就把我拖起来了,扛着他那台宝贝望远镜,非要上楼顶。”老周继续说着,语气带着一丝当时的不解和如今的了然,“结果,还真让他等到了。大概三点过一刻,天边……怎么说呢,不是一下子全粉,是像滴了墨水一样,从东面开始,慢慢晕染开,整个天空都变成了那种……很淡,但确实存在的粉紫色。”
他的描述带着一种朴素的真实感,让在场的几人都屏住了呼吸,仿佛也看到了那片诡异的粉色夜空。
“然后,星星就掉下来了。”老周的声音压得更低了,“不是那种唰一下划过去的流星,是……感觉慢悠悠的,亮晶晶的,像蒲公英的种子,飘下来,还没落到地上,就在半空……融化了。对,就像雪花碰到热手心,呲一下就没了,融进了空气里,融进了路边的梧桐树叶里,融进了……当时楼顶晾着的被单里。”
老周顿了顿,看向自己的手:“我那会儿在楼下帮李伯修他那个破三轮车,手上沾满了油污。有一粒特别亮的‘星星’,就落在我手边不远的水门汀地上,也是瞬间就化了。当时就觉得手上好像……热了一下,也没在意。”
现在想来,那或许就是他能力觉醒的最初瞬间。
“小明在楼顶激动得大叫,说他观测到了‘能量粒子沉降’,还说什么‘城市脉络’、‘节点共鸣’之类的词。”老周回忆着,眉头微皱,“他那本日记里,画了不少图,标出了当时他认为的‘能量沉降点’,说这些点可能会对周围的‘日常微循环’产生影响。他管这些点叫城市的‘脉轮’。”
“脉轮?”夏晓星眨着大眼睛,好奇地重复。
“嗯,大概就是像人身体上的穴位一样,他认为城市也有能量汇集和流转的关键节点。”老周解释道,“红光厂旧址,和平戏院,按他的标记,都属于那种……嗯,‘淤塞’或者‘创伤’了的脉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都市小事事务所请大家收藏:(m.20xs.org)都市小事事务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