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卖部的风波像一根刺,虽被及时拔出,却在心里留下了一个小小的、持续散发着隐痛的伤口。林小满意识到,“噪音”的战术已经变了。它不再满足于制造孤立的、剧烈的能量爆发点,而是像一种无色无味的神经毒气,开始悄无声息地渗透进城市最基础的毛细血管——那些日复一日的、构成都市生活的、数以亿计的微小互动之中。
这种渗透是阴险的。它不追求一击致命,而是缓慢地拉低整座城市的“情绪免疫力”,让摩擦更容易升级为冲突,让宽容更快地被消耗殆尽。对抗这种弥漫性的侵蚀,他们之前那种“定点清除”的方式,显得杯水车薪。
焦虑,如同藤蔓,在寂静无声时悄悄缠绕上来。林小满站在事务所的窗前,看着楼下街角,两个陌生人因为不经意的擦撞,原本一句“对不起”就能化解的小事,却因为彼此脸上那瞬间被放大的不耐和戒备,演变成了一场短暂却刺耳的口角。他清晰地“看”到,几缕微不可察的、带着冰冷恶意的能量丝线,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迅速缠绕上那两人溢出的烦躁情绪,将其催化、放大。
他感到一种无力。就算他此刻冲下去,能用一杯冰饮或一句玩笑化解这一场争执,那下一场呢?下下一场呢?遍布这座城市各个角落的、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无数细微摩擦,他如何顾及?
“感觉到咧?”老周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不知何时走到了林小满身边,手里端着一杯冒着热气的茶,递了过来。他那双戴着白手套的手,似乎比前些日子更稳了些。“格(这)就是老林当年想对付滴(的)大场面。不是哪一处的‘病’,是整个‘身子骨’的‘亚健康’。”
林小满接过茶杯,温热的触感透过瓷壁传来。“爸的笔记里提到,‘小事能量’是维系健康的‘微量元素’,是‘抗体’。”他抿了一口微烫的茶水,苦涩的回甘在舌尖蔓延,“可我们现在做的,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不断渗漏的池子里,一颗一颗地添加净水珠。添加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污染渗透的速度。”
“那就想办法,让池子自己生出净水珠来。”苏晓的声音插入对话,她拿着平板电脑走过来,屏幕上显示着复杂的城市能量流动模拟图。“根据林叔叔的理论,城市能量场具备一定的自愈能力。‘小事能量’并非只能由我们这样的‘能力者’产生,每一个市民无意识的善意举动,都在产生微量的‘小事能量’。问题在于,目前这些自然产生的积极频率,过于分散、微弱,无法形成有效的‘免疫应答’。”
她将模拟图放大,指着其中几条极其微弱、却始终存在的金色光点流:“看,这些是城市中自然发生的、未被‘噪音’污染的温暖互动产生的能量流。它们存在,但太稀疏了。而‘噪音’的渗透,是系统性的、有组织的。”
顾小飞挠着头凑过来:“所以,咱们得……当一回‘催化剂’?让那些本来就有的好玩意儿,变得更多、更带劲?”
“可以这么理解。”林小满眼中重新燃起光芒,苏晓的分析点醒了他。父亲的理论核心,是引导和放大城市自身的积极力量,而非仅仅依靠少数“能力者”去充当救火队员。“我们不能只做‘清道夫’,更要做……‘播种者’和‘放大器’。”
这个思路的转变,为他们打开了新的局面。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将工作重心,从被动响应委托,转向更主动的、润物细无声的“环境营造”。
他们不再仅仅等待问题出现。顾小飞送外卖时,会刻意多一句温暖的问候,或者顺手帮行动不便的老人把垃圾带下楼;苏晓在分析数据之余,会设计一些简洁可爱的“每日一善”小贴士,通过社区渠道悄悄传播;夏晓星在学校里,更主动地帮助新同学,用她稚嫩却真诚的善意,驱散着孩童间可能被放大的小摩擦;老周则用他日益恢复的、精微的修复能量,在他常待的修车摊和小卖部附近,持续散发着温和的、令人心境平和的“安定场”。
而林小满,则尝试着将他那能分辨能量“意图”的感知力,运用到更广阔的层面。他不再仅仅聚焦于识别“噪音”,也开始像一位敏感的园丁,努力去感知和连接城市中那些自然生发的、微弱的“小事能量”光点。他发现,当他的意识主动去关注、去“欣赏”这些微小的善意时,它们似乎……变得更明亮、更持久了一些?仿佛他的关注本身,就是一种滋养。
这些行动分散、微小,甚至有些笨拙。就像往一片干涸的土地上零星地洒水,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然而,变化在潜移默化中发生。
几天后,李伯乐呵呵地上楼,送来一袋刚到的、特别甜的新鲜橘子:“小林,你们是不是又干啥好事了?我感觉咱们这栋楼,还有附近几条街,最近气氛都好了不少!邻里之间客气多了,连我那破小卖部的生意都好像顺当了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都市小事事务所请大家收藏:(m.20xs.org)都市小事事务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