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大脑像一台超频的服务器,在瞬间完成了对这句话的解析。
这不是命令,是授权。
这不是任务,是交接。
陈三皮将自己化为规则,而现在,他要将规则的扳机,交到她的手上。
幽绿色的数据流依旧在屏幕上瀑布般滚落,像一条没有尽头的、由符号构成的冥河。
司空玥曾以为,她需要在这条河里打捞出一个溺水者的灵魂,但现在她明白了,她要做的,是成为这条河的堤坝与水闸。
她彻夜未眠,双眼倒映着幽光,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出密集的脆响。
她没有试图去破解“幽冥食录”的核心代码——那等同于向一个已经固化的宇宙法则宣战。
她要做的,是理解它的运行逻辑,寻找它的供能机制。
海量的数据被调取、比对、分析。
从第一份“血豆腐”订单,到最后那份送给她的“萝卜排骨汤”,每一条记录,每一次能量波动,都被她绘制成复杂的图谱。
黎明时分,当第一缕灰败的晨光从通风口渗入,司空玥终于停下了手。
她靠在冰冷的机柜上,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疯狂的明悟。
她找到了。
“幽冥食录”的认知锚定机制,它的能量来源,既不依赖于灵力,也不来自于虚无缥缈的信仰。
它依附于一种更原始、更顽固、更深植于人类基因的情感——“被需要”的惯性。
就像母亲总会下意识地给晚归的孩子留一盏灯、一碗饭。
就像饥肠辘辘的人,在绝望中会本能地幻想一份热食从天而降。
陈三皮将自己变成了那个“会送来热饭的人”。
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人,在饥饿、寒冷与恐惧中,下意识地产生“如果有人能送点吃的来就好了”的念头,陈三皮就能借着这份微不足道的念想,从规则的缝隙中短暂地撬动一丝力量,短暂地显形。
他不是神,他是一个被亿万人无意识“许愿”的幽灵。
“等待信号……不,我不能再等待。”司空玥低声自语,眼神变得无比锐利。
她要反向操作。
她要主动制造“需要”。
她利用“安宁局”的内部网络和一些灰色渠道,向全城所有已知的幸存者据点,匿名发送了一则简短却古怪的告示。
“每晚九点整,于安全处,烧一锅热水,灶边放一双空筷。心中默念一句:‘等你回来吃饭’。”
没有解释,没有缘由。
在这末世,这种行为近乎疯癫。
浪费宝贵的燃料和水源,去做一件毫无意义的事。
第一天晚上,全城只有三个角落,升起了三股微弱的水汽。
一个失去女儿的母亲,一个在废墟中苟活的孤僻老人,还有一个刚刚失去所有队友的独行者。
他们只是出于一种麻木的、聊胜于无的寄托,照做了。
第二天,没有任何奇迹发生。
第三天,当流言开始发酵,当绝望开始蔓延,当人们觉得再做什么都无所谓的时候,响应的人数,悄然增至四十七。
四十七口锅,四十七股腾腾的热气,四十七双静置的筷子,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投下摇曳的影子。
废弃影院里,老刀死死盯着面前那座由电子垃圾组成的祭坛。
图谱分析仪上的指针正发生着剧烈的、前所未有的偏转。
“潮汐……这不是灵力潮汐,这是……”他喃喃自语,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调取出一张覆盖全城的能量波段图。
图上,四十七个微弱的光点正在亮起。
它们各自独立,却又被一根根看不见的丝线串联,构成了一张初具雏形的、覆盖在城市废土之上的网络。
这张网的波动频率,与他资料库中记录的“幽冥食录”初始波动,几乎完全共振。
人间烟火,织成了脉络。
老刀的呼吸陡然急促,他终于明白司空玥在做什么了。
他猛地抓起电话,拨通了韩九的加密线路,声音因激动而沙哑:“地脉那边怎么样?听着,他不是死了!他在……他在吃这股‘念’活着!”
挂断电话,老刀环顾四周。
影院的舞台上,只有他一个人。
他沉默着从背包里拿出一口小锅,一个便携燃气灶,一瓶矿泉水。
他去了城市北郊那个熟悉的桥洞下,那是他第一次和陈三皮“打交道”的地方。
他点火,烧水,撕开两包早已珍藏许久的泡面,连同调料包一起扔进锅里。
最后,他从怀里摸出一枚珍贵的鸡蛋,磕开,打入沸腾的汤中。
水汽氤氲,模糊了他的脸。
他用近乎耳语的声音,对着那锅面说:“三皮,老规矩,加蛋。”
锅里的水面,诡异地停止了翻滚。
一层薄薄的油花在面汤上迅速汇聚,勾勒出三个歪歪扭扭的、仿佛随时会散开的字。
“多放辣。”
老刀咧开嘴,笑了。
那笑容比哭还难看。
一滴滚烫的泪,砸进锅里,溅起一小片汤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禁睡区请大家收藏:(m.20xs.org)禁睡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