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裂痕加深
骨笛在玻璃展柜里泛着冷白的光,林砚秋指尖悬在展柜边缘,没敢碰。窗外的天阴得厉害,像块浸了水的灰布,压得人胸口发闷。她昨天把骨笛从实验室移到这里时,赵小胖就在门口站着,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像盯着块要飞的肥肉。
“林姐,这笛子放这儿不安全吧?”他当时搓着手,声音里带着点她说不清的急切,“万一被偷了怎么办?我晚上来守着吧,我不困。”
林砚秋回头看他,他眼底的红血丝比前几天更重了,眼下乌青一片,像是熬了好几个通宵。她想起陈默前几天提醒她的话——“赵小胖最近不太对劲,你多留个心眼”,当时只当是他太累,现在再看,那眼神里除了疲惫,还有点别的什么,像野草似的疯长,藏不住。
“不用,展柜有密码锁,”她压下心里那点异样,转身收拾桌上的研究笔记,“我整理完这些数据,咱们下午再去遗址看看,昨天发现的那个祭祀坑,可能和骨笛的起源有关。”
赵小胖没应声,脚步拖沓地挪到展柜前,对着骨笛出神。林砚秋低头翻笔记时,眼角余光瞥见他抬手摸了摸展柜的玻璃,指腹在上面蹭来蹭去,像是在感受什么。她笔尖一顿,抬头时,他已经收回手,讪讪地笑:“这笛子真神奇,看着就不一般。”
她“嗯”了一声,没接话。笔记上记着骨笛的材质分析——不是普通的兽骨,密度和硬度都远超已知的物种,笛身上的纹路也奇怪,放大了看像是某种星图,又像是文字,她研究了半个月,连个头绪都没有。
正盯着笔记发呆,手机响了,是遗址那边的同事打来的,说祭祀坑里又挖出点东西,让她过去看看。林砚秋抓起外套,对赵小胖说:“我去趟遗址,你在这儿盯着,别让外人进来。”
赵小胖点头如捣蒜:“放心吧林姐,我保证看好。”
她走到门口时,回头看了一眼,他又凑到了展柜前,背对着她,肩膀微微耸动,不知道在做什么。风从走廊吹进来,带着股土腥味,林砚秋裹紧外套,快步走了出去。她没看见,她转身的瞬间,赵小胖猛地回头,眼里闪着光,像抓住了猎物的狼。
林砚秋赶到遗址时,祭祀坑周围已经围了不少人。坑不算深,也就半米多,里面铺着层暗红色的土,像是被血浸过。同事指着坑底的东西给她看——几块碎陶片,上面的纹路和骨笛上的一模一样,还有个巴掌大的青铜小鼎,鼎耳上刻着两只鸟,尾巴缠在一起,像在交颈而鸣。
“这鼎的年代比骨笛晚不了多少,”同事递过来放大镜,“你看这纹路,和笛身上的能对上,说不定它们是一套的。”
林砚秋蹲在坑边,用镊子夹起一块陶片,对着光看。陶片边缘很薄,断口处还带着点湿润的土,像是刚从沉睡中醒过来。她忽然想起骨笛刚出土时的样子,也是裹着这样的红土,笛孔里塞着些黑色的絮状物,后来化验出是某种植物纤维,具体是什么还没确定。
“把这些都带回实验室,”她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小心点,别碰坏了。”
同事应着,指挥人用工具把陶片和小鼎装起来。林砚秋站在坑边,望着那片红土,心里突然有点发慌。她说不清是为什么,就像有根细针在扎,隐隐约约的疼。她掏出手机想给赵小胖打个电话,问问实验室的情况,又觉得没必要,他那么殷勤,肯定不会出岔子。
可那股慌劲越来越厉害,像潮水似的往上涌。她想起赵小胖昨天偷偷翻她笔记时的样子——她当时去茶水间接水,回来就看见他慌慌张张地把笔记合上,说“林姐你字写得真好看,我随便翻翻”,她当时没在意,现在想来,他翻的那页,正好记着骨笛的成分分析数据。
“不行,我得回去一趟。”她对同事说了句,转身就往回跑。遗址离实验室不算远,也就十几分钟的路,可她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心脏在胸腔里跳得像要炸开。
快到实验室门口时,她听见里面有动静,像是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她放轻脚步,慢慢推开门,门轴“吱呀”一声响,里面的动静突然停了。
赵小胖背对着她,站在展柜前,手里拿着什么东西,正往骨笛上凑。展柜的门开着,骨笛被他拿在手里,阳光从窗外照进来,在他手上投下一块小小的阴影。
“你在干什么?”林砚秋的声音有点抖。
赵小胖猛地回过头,手里的东西“啪嗒”一声掉在地上。林砚秋看清了,是一绺头发,黑亮的,是她的——她昨天梳头时掉在梳子上,随手放在了桌上。
他手里还攥着骨笛,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脸上血色瞬间褪得一干二净,嘴唇哆嗦着:“林姐,你、你怎么回来了?我……我没干什么。”
“那是我的头发,”林砚秋盯着他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你拿它干什么?”
赵小胖慌忙把骨笛放回展柜,手忙脚乱地关门,锁密码时好几次按错数字。他转过身,脸上挤出个比哭还难看的笑:“林姐,你别误会,这笛子认生,我听村里老人说的,用主人的东西‘养’着,它才不会作乱,我是为了你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地下骨笛请大家收藏:(m.20xs.org)地下骨笛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