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最后一个寒假,不同于以往的悠闲,社会实践成了毕业前的硬性任务。陈向北早就联系好了一家家乡的企业实习,兴致勃勃地来找林南笙:“南笙,跟我一起回家实习呗?那公司我熟,打个招呼就行,轻松搞定实践报告!”
林南笙却摇了摇头。她想象了一下每天在办公室里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说客套话的场景,就觉得头皮发麻,身心俱疲。“谢谢班长,但我……再想想别的吧。”她委婉拒绝。
看着室友们一个个都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了听起来“光鲜”的实习单位——公司白领、学校助教、博物馆讲解员……林南笙感到些许压力,但也更加明确那不是自己想要的。辅导员找她谈话,建议她可以考虑一些服务类、公益类的实践,或许更适合她的性格。
于是,她在各种实践招募信息里仔细翻找,终于看到了一个极其与众不同的项目——招募志愿者前往西北某荒漠化边缘地带,参与一个环保组织的植被养护和环保宣传活动,主要内容是捡拾清理难以降解的塑料垃圾,并向当地牧民进行简单的环保宣讲。
项目说明写得非常直白:为期一个月,环境艰苦,需自备户外衣物及个人物品,组织方仅负责往返大交通和基础三餐住宿,工作量大,条件简陋。*没有任何补贴,甚至可以说是“倒贴钱吃苦”。
然而,林南笙的眼睛却亮了。环境艰苦?没关系。工作量巨大?可以接受。没有报酬?不重要。最关键的是——主打一个不用跟太多人进行无效社交!大部分时间可能是面对辽阔的天地和沉默的土地,这简直是为她量身定做的!
她几乎没有犹豫,立刻提交了报名申请,并顺利通过。
一个月后,当林南笙再次出现在宿舍时,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眼前这个女孩,皮肤晒成了均匀的健康小麦色,甚至有点粗糙脱皮,比起之前白皙细腻的样子,简直判若两人。她瘦了一些,但身形看起来更结实有力了,不再是那种纤细的柔弱感。最明显的是她的眼神,以前是温和淡然的,现在则多了一份经过风沙洗礼后的沉静和坚韧,像戈壁滩上沉默的石头。
这一个月,她过得绝非轻松。西北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干燥的空气让她嘴唇开裂,喝再多水也感觉不够。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背着大大的编织袋,徒步行走在荒滩戈壁上,弯腰无数次,捡拾那些被风沙半掩埋的塑料瓶、塑料袋、农膜……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手上也磨出了薄薄的茧子。吃的就是简单的馍馍、面条和一点蔬菜,睡的是大通铺,夜晚寒冷刺骨。
过程很累,环境很恶劣。她也曾因为脱水而头晕眼花,因为暴晒而皮肤灼痛。在项目结束的合照里,她穿着脏兮兮的冲锋衣,戴着破旧的遮阳帽,笑得露出一口白牙,整个人黑得发光,室友们拿着照片研究了半天才敢确认是她。
但林南笙自己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快乐。这种快乐不同于聚餐KTV的热闹,而是一种内心深处的平静和满足。她不需要绞尽脑汁去想话题社交,只需要专注于眼前的土地和手中的工作。面对辽阔而苍凉的天地,她觉得自己那点小烦恼、小情绪都变得微不足道了。她看事情似乎更加通透了,也更加享受和自己独处的时光。
更重要的是,她在这里遇到了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个是沉默寡言但经验丰富的环保组织老队员,教会她很多野外生存和生态保护的知识;另一个是和她一样来自南方、同样不喜欢喧闹的女生。她们在一起不需要太多言语,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分别时,她们还相约以后有机会要继续参与这样的环保事业。
“南笙……你……你去挖煤了吗?”小雅看着她,目瞪口呆。
宿舍长围着她转了一圈:“这变化也太大了吧!不过……好像精气神更足了?”
林南笙笑着把带来的西北特产——一些耐存放的奶酪干和杏脯分给大家,简单地分享了一些经历,省略了其中的艰苦,只说了星空有多美,戈壁的日出有多壮丽,以及捡完一片区域后的成就感。
看着合照中的女孩,林南笙想起了西北的天气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实践进行到第二周,一天下午,原本只是灰蒙蒙的天空,毫无征兆地突然狂风大作,卷起地上的沙砾,打得人脸生疼。远处,一道昏黄的“墙”以惊人的速度向着他们推进——是沙尘暴!
“快!收拾东西!撤回营地!”经验丰富的老队员王哥脸色一变,大吼一声,声音在狂风中几乎被撕碎。
所有人都慌了神,手忙脚乱地想把散落各处的工具和捡拾好的垃圾袋捆好。林南笙正费力地想把一个几乎装满的巨型编织袋扎口,一阵更强的狂风猛地袭来,她一个趔趄差点被吹倒,手里的袋子脱手飞出,里面的塑料瓶哗啦啦滚了一地。
“别管了!保命要紧!快走!”另一个队员朝着她大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北迁南归,退租后,男二他上位了请大家收藏:(m.20xs.org)北迁南归,退租后,男二他上位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