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洞时,天色已近破晓,留守的林家人立刻围了上来,脸上写满了关切与询问。
“殿下,沈姑娘,你们可算回来了。”林文渊松了口气。
萧景珩微微颔首,稍休后,他便走到洞内稍显僻静的一角,就着逐渐明亮的天光,快速翻阅那几封密信。
越看,他的眉头蹙得越紧,周身的气息也愈发冷冽。
沈知微默默取下水囊,走到他身边,递了过去。她没有急着追问信的内容,只是安静地陪站着。
萧景珩接过水囊,却没有喝,他抬眸看她,目光深邃,里面翻涌着复杂的情绪——有对阴谋的震怒,有对局势的忧心,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因她此刻无声陪伴而产生的涟漪。
“辛苦了。”他开口,嗓音因一夜未眠和情绪紧绷而略带沙哑。
沈知微轻轻摇头,目光落在他之前受伤的手臂上,那里的布条依旧整洁,但难免染了些夜行的尘垢:“你的伤,要不要重新处理一下?”
萧景珩顺着她的视线看了一眼,不在意地道:“无妨。”他顿了顿,将手中的信件稍稍递向她,“你想知道这里面写了什么吗?”
沈知微却后退了半步,摇了摇头,唇角牵起一抹浅淡而通透的弧度:“俗话说:知道得越多,死的越快,小女子惜命的很,我只要知道,此事关乎边境安稳,关乎无数百姓性命,便足够了。至于具体是哪些魑魅魍魉,那交给殿下处理了。”
她的聪慧,不仅在于能出谋划策,更在于懂得审时度势,知晓进退。
这份清醒的认知,让萧景珩眼中掠过一丝欣赏。
他收起信件,语气凝重:“你说得对。此事牵连之广,超出预期。我会尽快将证据送往该送的地方。”
“嗯。”沈知微点头,“那解药……”
相比于朝廷的魑魅魍魉,沈知微更关注于百姓的安危。
“放心,解药很快送往百姓手中。”
“那就好。”
破晓的天光漫过黑石城城墙时,粥棚前的哭喊与怒骂已掀翻了半座城。
杨健带着几名衙役,拎着解药瓷瓶冲进粥棚时,伙夫正提着木桶往陶碗里舀泛着诡异甜香的粥——那是掺了毒材粉末的“赈灾粥”,再晚半柱香,排队的百姓就要端碗入口。
“住手,这粥不能喝。”杨健一脚踹翻木桶,黑褐色的粥液溅了满地,混着几粒没磨碎的毒草籽。
他举起瓷瓶,高声喊道:“李县丞私藏粮食、炼制毒物,想害了满城百姓!这是解药,快分给大家!”
排队的百姓先是愣住,随即炸开了锅。
提前安排好的人指着地上的粥渣哭骂:“怪不得我家老汉喝了前几天的‘药粥’,咳得更厉害了,原来是这狗官下的毒。”
也有人扑到粥棚后的粮袋旁,撕开袋子一看,里面竟是掺了沙土的陈米——哪是什么赈灾的新粮。
混乱中,林砚之带着衙役冲进来,身后押着被反绑双手的李县丞。
李县丞头发凌乱,官服被扯得稀烂,见着满街百姓瞪圆的眼睛,腿一软就跪了下去:“别、别杀我,是赵侍郎让我干的,是他让我藏粮制毒,说只要瞒过朝廷,就保我升官。”
“赵侍郎?哪个赵侍郎?”百姓们追问,几个读过书的老者脸色骤变——户部侍郎赵承业,正是去年负责北疆赈灾款的官员。
消息像长了翅膀,半天工夫就传遍了黑石城。
百姓们涌到县衙门口,砸着门板喊“还我活路”,之前染疫的人家抱着痊愈的亲人,跪在地上哭喊。
城门口贴出的告示上,李县丞的罪状一条一条写得明明白白,私藏的粮食被搬出来分发给百姓,药铺里摆满了沈知微指导配制的解药,黑石城从地狱边缘,硬生生被拉了回来。
萧景珩站在县衙二楼,看着楼下渐渐平复的人群,沈知微端着一碗热汤走过来:“殿下,喝口汤暖暖身子,你从昨晚到现在,就没吃过东西。”她瞥了眼里屋——李县丞被绑在柱子上,杨健正在审问,时不时传出鞭子抽打声。
“卫凛出发了吗?”萧景珩接过汤碗,却没喝,目光落在远处的官道上。
卫凛是他最信任的亲信,清晨时分已带着密信、毒材样本和李县丞的供词,快马加鞭往京都赶。
“半个时辰前就走了,换了三匹快马,不出意外,十天能到京都。”杨健靠着栏杆,看着街上领粮的百姓,“就是怕赵承业在半路设卡拦截——毕竟李县丞招供,他在北疆有不少亲信。”
萧景珩点头,指尖在碗沿摩挲:“我让卫凛走了小路,还带了暗卫随行。赵承业想堵他,没那么容易。”
倒是没想到,萧景珩这一遭直接暴露了自己的底牌,暗卫、精卫皆出,原来队伍中与他们一直“不对付”的吴校尉也是自己人。
这时的曹衙役才发现,原来自己是这般的“孤立无援”。
他顿了顿,又道,“李县丞招出赵承业私吞了三百万两赈灾款,还和北狄的人有书信往来——这恐怕不只是贪腐,是通敌。”他的眼神冷了下来:“所以这密信必须尽快送到皇上手里。赵承业在朝中经营多年,要是让他先得了消息,恐怕会狗急跳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流放北疆:太子和他的基建小农女请大家收藏:(m.20xs.org)流放北疆:太子和他的基建小农女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